《宏觀有法》2021上半年,亞洲經濟經歷快速的技術性反彈,下半年由於防疫措施和限
制再次收緊、供應鏈依然不暢通等因素,亞洲經濟增速隨之回落。此外,中國電力短缺、房地產
開發商違約事件和去槓桿政策推進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中國經濟,進而影響整個亞洲地區。不過從
全年來看,外部需求仍然幫助中國和亞洲實現了相對較高的增長。然而,2022年世界依然面
臨難關,鑒於新變種病毒Omicron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可能致使全球經濟增長繼續放緩
。我們預計,亞洲地區的加權平均GDP增長率將會從2020年的-0﹒8%上升到2021
年底的6﹒1%,隨後2022年預計為4﹒7%。
2022年增長鞏固建立在一系列前提上:例如亞洲不再執著於疫情「清零」政策(目前中
國內地仍實行「動態清零」)、供應衝擊緩解、政府出台支持性的財政政策,特別是中國和日本
。另一方面,2022年外需放緩可能會影響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如韓國),並且新的跨境限制
可能會為全球價值鏈的運作帶來不利影響。在美國的帶動下,全球金融環境趨於收緊,為各國央
行帶來壓力。美聯儲2022年將會縮減購債規模,為之後的加息做鋪墊。但貨幣政策收緊的過
程將會是循序漸進的,並且總體環境仍會保持寬鬆。而且,並非所有國家都會採取緊縮政策,如
日本和中國。日本由於通脹依然溫和,日本央行預計不會對當前的貨幣政策做出調整。2022
年亞洲總體通脹水平預計會上升,尤其是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但不會達到破壞局面、逼使亞洲各
央行反應過度的地步。中國正在開啟新一輪寬鬆周期以應對經濟快速放緩,12月中國央行已經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預計未來一年還會有更多下調。不過,對於中國來說,僅放寬貨幣政策不足
以避免經濟放緩,因此還需要實施財政刺激,如加強基礎設施投資。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地方
政府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進行的債券發行已經出現回升。
在此基礎上,2022年的變數仍然很多。首先就是已經提到的,如果疫情出現新威脅,亞
洲的開放進程可能會再次收緊。Omicron無疑是其中之一,其發展趨勢和各國應對措施仍
有待觀察。與此相關的第二個風險是,如果亞洲或其他地區再次封鎖,供應鏈會進一步受到衝擊
,不僅會導致製造業生產更加困難,還會引發通脹,這一點今年已經越來越明顯。同樣,亞洲意
識到有必要推動能源轉型、實現氣候承諾,本身是積極的,但由此引發的能源危機可能對增長和
通脹帶來不利影響。此外,中國對各行業,尤其是對房地產業去槓桿的進程可能造成溢出效應,
這對中國和整個亞洲的經濟增長都會造成壓力。最後,美中戰略競爭仍是一個關鍵風險。儘管兩
國高層重啟對話,但在美國繼續遏制中國、中國繼續爭取全球影響力的情況下,美中兩國的選擇
性脫鈎仍然持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布魯蓋爾智庫高級研究員 艾西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撐運動.護關節 | 維柏健健骨鐵三角【關節健骨至尊(升級版)】買1送1 (原價$388)!同時修復、抗蝕、強骨,7天見效。立即把握健骨良機!(優惠期至27/3/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