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廿年】奇華:不甘心香港無手信 沙士期間生意反而更好
27/06/2017
奇華的「香港終於有手信」廣告口號深入民心,董事總經理黃錫祥接受本通訊社訪問時直言,研發出手信禮盒,皆因心裡有團火。他不忿「為何世界各地都有手信,惟獨香港沒有?我真是火滾。」有趣的是,手信禮品系列的頭號支持者為香港人,其次才是內地旅客,第三為南韓。
黃錫祥直言,研發出手信禮盒,皆因心裡有團火 (Dennis攝)
黃錫祥道「香港為何無手信,因為無一樣特定東西叫做香港,一是中式,不就是西式。」所以奇華手信禮品多元化,上至老婆餅,下至曲奇。手信禮品系列起初並無在門市公開發售,只是與旅行社合作銷售予日本旅客。直至遇上香港畫家阿虫,二人一拍即合,阿虫創作上許多有意思的作品,如熊貓曲奇盒上配以「眼裡有黑白、心中無是非」字句,深受顧客歡迎。
03年沙士期間雖然少酒席 但生意反而更好
奇華手信禮品在2000年代正式面世,現時月餅、嫁喜禮餅及小食三類產品佔比平均。他表示,即使經濟走下坡,婚嫁消費有輕微影響,但其他業務能拉上補下。回想2003年「沙士」時全世界都死,擺酒都取消,無人夠膽12個人圍埋。但我們生意反而更好,人人不外出都要進食。大家好似打風前般掃貨。」
不過,20年前月餅可以佔整體生意超過五成。黃錫祥指,當年餅家生產月餅可謂新興事業,因月餅一向由茶樓供貨。當年月餅價貴,月餅會應運而生。月餅會即以分期付款方式預購月餅,設有一份及半份的選擇,相當於10盒及5盒。50年代供一份月餅會,即供5元有10盒。他稱,父親有企業良心,同業兌換時只會將兩袋月餅塞到客人面前,客人並無選擇。但奇華會事先計算好供款總額,然後按照顧客喜好發貨,因此流程變相拖慢了。
懷緬老香港除了供月餅會 走訪奇華灣仔旗艦店
高峰期月餅會佔全年生意額八成,供月餅可謂家家戶戶的大事。黃錫祥稱「若然你不能將貨交到客人手上,他們會燒舖,因那十盒月餅關乎日後環境。」舊時送月餅的文化為「下送上」,下屬送給上司,牽涉職場的人情世故。而月餅會這項時代產品延續到今日,每年仍收到幾千份月餅會,大多為企業客送禮用。不過,現時客人較多一次過付款。被問到一次過付款其實與訂貨差別無幾,但他認為,現時供月餅會的傳統意義勝過訂貨用途,同時亦可鎖定價格,享有不少於八折優惠。
奇華灣仔旗艦店 (受訪者提供)
懷緬老香港除了可湊熱鬧供月餅會,更可到訪奇華灣仔旗艦店。他指,奇華進駐了灣仔三級歷史建築物,該建築為30年代興建的三幢相連陽台長廊式唐樓。奇華還邀請了香港微型藝術家陳慧姬及黎熾明,製作出兩組分別以1:12及1:43比例的微型藝術模型,重塑奇華餅家第一間店舖及五、六十年代上海街店舖於中秋期間的情景。
旗艦店放有微型藝術模型,重塑奇華五、六十年代中秋期間於上海街的情景 (受訪者提供)
黃錫祥分享到開張當日,有位年約80歲的老先生前來,表示以前在上海街與奇華毗鄰而居。該位先生是一名裁縫,當年承租半間舖,租金僅需130元。對方早已移民到加拿大,很高興有機會到奇華店面回憶往事。黃錫祥大方向其贈送禮盒,對方離港前亦有送上答謝信。他笑言「就是這種滿足感,做了22年都未覺辛苦。」
撰文:陳樂怡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