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30/06/2023 09:03

《雷鳴天下-雷鼎鳴》經濟增長動力強勁,與商業周期處於下行期

  《雷鳴天下》近日內地經濟數據好淡爭持。好消息方面,包括有基礎及應用科學的多種彎道
超車,基建、教育、軍事等亦有長足進展,我以前已有論述,不贅。觀察一個經濟體,不但要看
積極發達的部分,也絕不能把負面問題置諸腦後,否則容易變生肘腋,不可不防。一些負面的消
息包括16至24歲城鎮人口5月份失業率高達20﹒8%,耐用消費品2023年1至5月的
零售值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4﹒4%,手機出貨量去年比2019年跌了30﹒2%,但
今年乘用汽車銷售卻比2019年同期增加7﹒2%。此外,房地產依然低迷,民營企業仍有焦
慮,地方政府欠債頗多,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的估計,可能高達100萬
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的財政盈餘,連償還利息也未必夠。
 
  我們若細看中國經濟成績亮麗與未如理想的部分,不難發現,前者較為集中在涉及百年大計
的長遠經濟布局上,後者則與典型的中短線商業周期有關。中國決策人擅圍棋博弈深謀遠慮的布
局思維,認同清末民初經史學家陳澹言的警句「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過,經濟學家凱
恩斯也說過「在長遠的將來,我們都已死掉」。我的本業是研究經濟的長期增長動力,對這方面
會有偏愛,但也同意中短線的商業周期問題要面對。我認為分析及化解中國經濟問題要先確立以
下的幾個認知。
 
*三大下行壓力,困擾商業周期*
 
  第一,宏觀經濟研究有兩部分,一是長遠的經濟增長,二是商業周期所帶來的中短線波動。
前者較後者重要,若不保障長期平均經濟增長率不受打擊,經濟可慢慢衰敗下去難以翻身。至於
商業周期,主要由隨機震盪(random shocks)所引發,但政府的某些政策或所謂
「逆周期」政策往往會加劇震盪,造成更大的不穩。
 
  中國現時長期增長的態勢仍處騰飛階段,但商業周期部分卻被三大下行壓力困擾。第一個困
擾是過去幾年遇上疫情,現雖過去,但其影響還在縈繞。舉個例,疫情期間航空業大受打擊,很
多機師與服務員都轉業,航空公司未到明年都很難再培訓到人手回復疫前的服務水平。另一例子
,疫情期間內地到處有大量年輕人穿上防護服替人檢疫,今天這行業已突然式微,他們要另找工
作轉業,哪會這麼容易?第二個困擾是地緣政治。中美交惡顯然是兩敗俱傷,雖然美國受損更大
,但中國也不可能毫髮無損,而且此等爭鬥也不會是3、5年內便可完結。第三種困擾是政策性
的。過去幾年,中國進行過一系列社會改造工程,例如打擊了一些年輕人追逐頂流偶像的活動;
又在防止樓市炒賣,弄出一系列政策冷卻樓市;為了減低學童所面對的競爭壓力,當局對補習班
大力限制;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社會中一些民營巨企也受到一些新政策束縛。這些政策不能說背
後沒有道理,官方的態度是縱然GDP總會受到影響,為了長治久安,也會推行。如此一來,政
策震盪加上疫情及地緣政治兩種威力巨大的震盪,中國仍勉可站穩,已是十分不簡單。
 
*創造優越投資環境,提升內需*
 
  第二個認知是要把內需中的投資與消費區分開來。每當商業周期處於下行階段時,中國總會
有不少人大聲疾呼要刺激消費,以圖提升內需。消費增加了,內需確會上升,但這有個缺點,生
產了的產品,被消費了便沒有了,但若部分消費變成儲蓄,可積累更多的資金,用作投資,投資
只要符合成本效益,會推高經濟增長率,厚殖國力,為將來的消費提供更堅實的基礎。中國把大
額的GDP儲蓄起來,用作對未來的投資,投資額佔GDP高達43%,中國的經濟增長率,
70%是靠高儲蓄高投資所推動。沒有過去幾十年的省吃儉用,中國不可能有今天的生產成績,
所以我一向主張,提升內需的方法不宜偏重消費,而在於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
 
  第三個認知是要弄清為何欠債。美國聯邦政府欠債高達31﹒5萬億美元,這些債所帶來的
資金大部分早已被消費掉,沒有了。中國的債不同,企業債甚至是地方政府的債,資金很多用作
投資,不是消費。企業靠借債取得的資金,若是用在有不錯成本效益的項目之上,對經濟只會有
好處,債借得愈多愈好。若是有企業欠債太多而倒閉,問題不在借債,而在投資項目選錯了,造
成虧蝕。至於地方政府欠債這麼多,根源是中央把地方的收入抽走的比例太高,使地方財政難以
為繼,亦使地方政府發展新的項目十分猶豫,此制度應檢視一下。
 
*民企帶來巨大活力,應予表揚*
 
  第四個認知是年輕人失業率往往遠高於總體失業率,不用大驚小怪。在1998年間,香港
年輕人失業率一度高達30%,震驚了我在任內的就業專責小組。年輕人有些剛畢業,都在找工
作,有些幹了幾天不滿意,要轉工,在內地,大學畢業人數火速上升,社會消化需時,但我相信
總會有辦法的。
 
  在長遠增長態勢仍在,但商業周期處於下行期,應有何對策?我認為不用太宣傳或刺激消費
,而應鼓勵而不是打擊投資。民營企業可帶來巨大活力,要大力表揚成功的民企。宏觀政策也不
一定要推出防冷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不要仍抱著防熱的心態,防熱的政策應推倒。中央從
地方政府所抽之稅應減低,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應將審慎理財這原則銘刻於心。經濟大力開放,
RCEP要加快落實,以抵銷美國「去全球化」逆流所帶來對世界經濟的破壞。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鼎鳴》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當局擬關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你認為若其關閉是否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 立即投票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蛇年行大運 新年好賞「飾」】etnet賞太歲開運趨吉避凶神器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