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天下》近日內地經濟數據好淡爭持。好消息方面,包括有基礎及應用科學的多種彎道
超車,基建、教育、軍事等亦有長足進展,我以前已有論述,不贅。觀察一個經濟體,不但要看
積極發達的部分,也絕不能把負面問題置諸腦後,否則容易變生肘腋,不可不防。一些負面的消
息包括16至24歲城鎮人口5月份失業率高達20﹒8%,耐用消費品2023年1至5月的
零售值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4﹒4%,手機出貨量去年比2019年跌了30﹒2%,但
今年乘用汽車銷售卻比2019年同期增加7﹒2%。此外,房地產依然低迷,民營企業仍有焦
慮,地方政府欠債頗多,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的估計,可能高達100萬
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的財政盈餘,連償還利息也未必夠。
我們若細看中國經濟成績亮麗與未如理想的部分,不難發現,前者較為集中在涉及百年大計
的長遠經濟布局上,後者則與典型的中短線商業周期有關。中國決策人擅圍棋博弈深謀遠慮的布
局思維,認同清末民初經史學家陳澹言的警句「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過,經濟學家凱
恩斯也說過「在長遠的將來,我們都已死掉」。我的本業是研究經濟的長期增長動力,對這方面
會有偏愛,但也同意中短線的商業周期問題要面對。我認為分析及化解中國經濟問題要先確立以
下的幾個認知。
*三大下行壓力,困擾商業周期*
第一,宏觀經濟研究有兩部分,一是長遠的經濟增長,二是商業周期所帶來的中短線波動。
前者較後者重要,若不保障長期平均經濟增長率不受打擊,經濟可慢慢衰敗下去難以翻身。至於
商業周期,主要由隨機震盪(random shocks)所引發,但政府的某些政策或所謂
「逆周期」政策往往會加劇震盪,造成更大的不穩。
中國現時長期增長的態勢仍處騰飛階段,但商業周期部分卻被三大下行壓力困擾。第一個困
擾是過去幾年遇上疫情,現雖過去,但其影響還在縈繞。舉個例,疫情期間航空業大受打擊,很
多機師與服務員都轉業,航空公司未到明年都很難再培訓到人手回復疫前的服務水平。另一例子
,疫情期間內地到處有大量年輕人穿上防護服替人檢疫,今天這行業已突然式微,他們要另找工
作轉業,哪會這麼容易?第二個困擾是地緣政治。中美交惡顯然是兩敗俱傷,雖然美國受損更大
,但中國也不可能毫髮無損,而且此等爭鬥也不會是3、5年內便可完結。第三種困擾是政策性
的。過去幾年,中國進行過一系列社會改造工程,例如打擊了一些年輕人追逐頂流偶像的活動;
又在防止樓市炒賣,弄出一系列政策冷卻樓市;為了減低學童所面對的競爭壓力,當局對補習班
大力限制;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社會中一些民營巨企也受到一些新政策束縛。這些政策不能說背
後沒有道理,官方的態度是縱然GDP總會受到影響,為了長治久安,也會推行。如此一來,政
策震盪加上疫情及地緣政治兩種威力巨大的震盪,中國仍勉可站穩,已是十分不簡單。
*創造優越投資環境,提升內需*
第二個認知是要把內需中的投資與消費區分開來。每當商業周期處於下行階段時,中國總會
有不少人大聲疾呼要刺激消費,以圖提升內需。消費增加了,內需確會上升,但這有個缺點,生
產了的產品,被消費了便沒有了,但若部分消費變成儲蓄,可積累更多的資金,用作投資,投資
只要符合成本效益,會推高經濟增長率,厚殖國力,為將來的消費提供更堅實的基礎。中國把大
額的GDP儲蓄起來,用作對未來的投資,投資額佔GDP高達43%,中國的經濟增長率,
70%是靠高儲蓄高投資所推動。沒有過去幾十年的省吃儉用,中國不可能有今天的生產成績,
所以我一向主張,提升內需的方法不宜偏重消費,而在於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
第三個認知是要弄清為何欠債。美國聯邦政府欠債高達31﹒5萬億美元,這些債所帶來的
資金大部分早已被消費掉,沒有了。中國的債不同,企業債甚至是地方政府的債,資金很多用作
投資,不是消費。企業靠借債取得的資金,若是用在有不錯成本效益的項目之上,對經濟只會有
好處,債借得愈多愈好。若是有企業欠債太多而倒閉,問題不在借債,而在投資項目選錯了,造
成虧蝕。至於地方政府欠債這麼多,根源是中央把地方的收入抽走的比例太高,使地方財政難以
為繼,亦使地方政府發展新的項目十分猶豫,此制度應檢視一下。
*民企帶來巨大活力,應予表揚*
第四個認知是年輕人失業率往往遠高於總體失業率,不用大驚小怪。在1998年間,香港
年輕人失業率一度高達30%,震驚了我在任內的就業專責小組。年輕人有些剛畢業,都在找工
作,有些幹了幾天不滿意,要轉工,在內地,大學畢業人數火速上升,社會消化需時,但我相信
總會有辦法的。
在長遠增長態勢仍在,但商業周期處於下行期,應有何對策?我認為不用太宣傳或刺激消費
,而應鼓勵而不是打擊投資。民營企業可帶來巨大活力,要大力表揚成功的民企。宏觀政策也不
一定要推出防冷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不要仍抱著防熱的心態,防熱的政策應推倒。中央從
地方政府所抽之稅應減低,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應將審慎理財這原則銘刻於心。經濟大力開放,
RCEP要加快落實,以抵銷美國「去全球化」逆流所帶來對世界經濟的破壞。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鼎鳴》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當局擬關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你認為若其關閉是否可促進全球和平穩定?►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