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業績遜預期股價下挫 大行紛唱淡摩笛$68
01/03/2022
中電(00002)昨日(28日)中午公布去年業績,雖然派息與2020年相同,但去年少賺26%差過預期,中國業務受累煤炭價格高企盈利下跌,澳洲業務更由盈轉虧,瑞信指其澳洲業務今年仍面臨挑戰,下調目標價及評級,大摩更只看68元籲減持,中電今日(1日)半日跌3.21%,為表現最差藍籌。
(資料圖片)
去年少賺26%第四期中期息1.21元 內地營運盈利下跌澳洲錄虧損
中電公布,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年度純利84.91億元,按年跌25.88%,每股基本盈利3.36元;派第四期中期股息為每股1.21元,連同首三次已付中期股息,2021年總股息為每股3.1元,與2020年相同。期內營運盈利按年減少17.8%至95.17億元;綜合收入增加5.5%至839.59億元。
按地區劃分,儘管內地用電量增長10.3%,但營運盈利下降25.7%至16.6億元,主要由於燃料價格上升為中電的火電業務毛利帶來沉重壓力。澳洲業務盈利減少,約三分一是由於能源對沖合約的非現金公平價值變動所致,因此錄得營運虧損8300萬元,而2020年為盈利16.9億元。另印度營運盈利增長26.3%至2.21億元,東南亞及台灣營運盈利則跌55.2%至1.73億元。
澳洲發電組合盈利大減內地煤價高 香港營運盈利升4.7%
中電指,總盈利下降主要由於澳洲發電組合盈利顯著減少、中國內地煤炭價格高企,以及數項一次性開支,當中包括就澳洲一宗長時間的訴訟達成和解協議,和確保雅洛恩煤礦場在極端天氣影響後仍能安全營運的成本。香港方面,年內因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刺激經濟活動,帶動用電需求上升,營運盈利按年上升4.7%至81.89億元;全年售電量按年增加4.1%至353.55億度。不過由於國際燃料價格暴漲,加上中電為配合政府的環保目標而增加使用天然氣,導致燃料成本增加電價上升,又為紓緩客戶的經濟壓力,中電共動用約25億元用以凍結基本電價,並提供兩項特別回扣。
另中電指,政府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及「明日大嶼願景」等多個長遠大型基建項目,預計將進一步提升集團增長動力,而香港毗鄰的大灣區對智慧綠色能源服務需求日增,為集團帶來擴展業務的機遇,又將繼續審視中國內地電動車的普及會為中電帶來甚麼規模和形式的機遇,並在適當時機作出合適投資。
瑞信:澳洲業務今年仍面臨挑戰 評級降至中性目標價降至83元
瑞信發表研究報告指,中電去年營運盈利跌17.8%至95.17億元,遜於市場及該行預期,主因澳洲電力業務虧損;全年派息與2020年同比持平,符合預期。澳洲業務方面,下半年經營業績轉虧9.2億元,導致全年虧損,今年仍然要面臨挑戰,包括已實現的低批發電價,更高的天然氣成本和零售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另香港營運盈利保持彈性,同比升5%;中國內地業務受到燃煤發電的影響,而取得虧損,不過管理層預計2022年煤炭成本正常化改善。瑞信將中電評級由「跑贏大市」降至「中性」,目標價由88元降至83元。另野村同樣予中電「中性」評級,目標價80.5元。
另花旗早前指,在香港電力行業,更看好港燈(02638)而非中電,預期今年港燈的收益率將較中電為高,錄約4.4%,而後者則錄約4.2%,而中電的中國及台灣地區業務因燃料成本增加而減少回報,而其澳洲業務則面臨挑戰。不過,香港業務是該公司巨大的資金來源,儘管中電海外業務盈利不穩定,仍能支持其持續派息,將評級下調至「中性」,目標價亦下調1.7%至85元。
大摩:料至2024年盈利保持低增長 予減持評級目標價68元
摩根士丹利早前亦預期中電的澳洲及中國內地業務將拖累公司盈利表現,其中旗下子公司EnergyAustralia受批發電價下降及天然氣供應成本上升影響,表現惡化,內地業務面臨煤炭價格高企的壓力。惟香港於疫情後售電量穩固,主要由於疫情限制放寬及炎熱的天氣影響。總之,公司於香港以外地區的增長前景仍具挑戰性,預期至2024年公司盈利保持低增長,目標價由82元下調至68元,評級由「與大市同步」降至「減持」。
不過,中金指,雖然中電的澳洲業務或繼續存在一定壓力,不過公司當前股價已經反映個別市場的經營壓力,公司派息穩健、股息率具有吸引力,同時全球疫情影響的逐步消退以及積極推進的減碳發展策略,都將為公司帶來正面影響,上調評級至「跑贏行業」,目標價90.27元。
中電(00002)半日跌3.21%收報77元,連跌兩日,累計跌幅3.87%,成交4.72億元。港燈則升0.26%收報7.73元。
(經濟通HV2系統截圖)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採訪組 整理:李崇偉
重溫《開市Good Morning》黃瑋傑詳盡分析,請按此
其他電力股相關新聞:
【大行炒D乜】中電績後大行點評價?一click就知道
《外資精點》瑞信下調中電目標價至83元,降評級至中性
《異動股》中電(2)跌逾3%墊底藍籌,績後遭瑞信降評級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