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雙臂的選手口咬球拍、用腳發球也堅持打乒乓;視障女跑手雖無緣晉級,卻獲身旁男陪跑員當眾求婚;輪椅羽毛球運動員抽筋負傷作戰,奪得獎牌後一聲大吼……東京殘奧賽場上幕幕感人,與本屆奧運口號「情同與共」更顯貼切。
港隊今屆24人出戰8大項目,取得2銀3銅不錯成績。今屆殘奧承接東奧熱潮,既有免費電視直播,還適逢「神奇小子」蘇樺偉真人真事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上映,特別受到市民關注。
事實上,賽場上確有許多神奇小子。港隊羽毛球銅牌得主陳浩源不幸車禍切除左腳,這未阻他成為香港首位輪椅羽毛球運動員。他提到母親支持時感觸落淚,表示母親雖然患病仍希望自己專注訓練,強調自己並非神奇小子,但母親卻是他的「神奇媽媽」。
硬地滾球運動員梁育榮有先天性多發性關節彎曲,仍以36歲之齡在今屆拿下一銀一銅。他稱雖然已到這個年紀,但沒有事情不可能,只要有夢想、恒心和努力,就可做到想做的事。他還特別感謝愛犬,10年來一直令他很快樂。
付出更多艱辛 資助未盡平等
「七金劍后」余翠怡今屆雖無緣獎牌,也感動港人。她希望團隊不言棄的表現可鼓勵港人,無論多麼困難辛苦也要堅持,身邊一定會有人支持。
殘疾運動員鬥志與獎牌「含金量」毫不遜於健全運動員。他們要挑戰身體極限,付出更多艱辛,堅持在賽場同樣展現風采,自尊自強,書寫精彩人生。
陳浩源母校浸大的校長衞炳江就讚揚,陳浩源成就和奮鬥經歷令人欽佩,而香港殘疾運動員表現出色得來不易,與一般運動員相比,他們需要憑毅力突破身體的局限,克服不一樣的挑戰。
遺憾的是,殘疾運動員待遇卻無法與健全運動員相比。
體育學院作為港府培訓精英運動員的機構,本年度對殘疾運動員每月資助介乎3,240至27,000元,比健全運動員的6,460至41,030元,低逾3成至5成。
剛返港的梁育榮也認為,政府雖已撥出不少資源,令運動員有固定場地,並獲得物理治療等支援,但健全與殘疾運動員同樣努力爭取成績,兩者獎金不應相差太遠。
審視體育布局 創更包容社會
參考外國經驗,新加坡對精英運動員資助雖與本港相若,但將健全和殘疾運動員一視同仁,以相同計劃一起資助。畢竟無論健全或殘疾,運動員出國訓練、特殊器材和教練等方面都需要同等支持。新加坡在東京殘奧會上就取得了2面金牌。
港隊在殘奧賽場上成績向來驕人感人,港府在東奧港隊取得佳績下,有意大力發展本港體育事業,現在更適宜在殘奧感人時刻,以傷健共融角度,全盤審視布局,推動社會更包容、更平等發展。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