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正常生活被打斷,不少人屈在家中苦悶鬱結,近半港人精神健康轉差。疫境抑鬱是全球性社會現象,港府宜及早正視問題,大家亦要學習如何正向面對疫境,要以「3不停」心態,即不停止聯絡、學習及盼望,尤其不要停止盼望,方能平常心應對,確保抗疫不疲勞。
保持與人聯繫 訴心事宣洩不快
昨天有精神病服務團體,公布疫情對精神健康影響的調查顯示,在1至5月期間,43%受訪者覺得精神健康轉差,近一半人感到孤獨。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較早前的調查也發現,在社運和疫情夾擊下,近74%人出現中高度抑鬱,約41%人出現中至高度創傷後壓力徵狀,36%更同時出現上述兩種精神健康問題徵狀。
無獨有偶,經合組織(OECD)對48國的15歲至24歲青少年進行的調查發現,整體55%受訪者覺得疫情令精神健康變差,而英國出現這情況的人更高達80%。
疫下愈來愈多人患抑鬱,皆因限聚令或居家令讓很多人無法過正常生活,被迫在家工作或網上學習,無法外出群聚消遣,倍感孤單寂寞。香港不少食肆、街市都先後爆疫,令不少市民擔心到街市、商場可能隨時中招,焦慮下易生消極情緒。
此外,疫情令環球經濟停擺,百業蕭條,不少人擔心公司可撑到何時,飯碗可能隨時不保。OECD的調查顯示,疫情爆發後,很多職位流失,經濟學家估計有4成職位將一去不復返。在憂慮工作不穩和收入大減下,更令人時刻焦慮不安。
輕鬆學新技能 更不要停止盼望
而在疫苗未面世前,未來一段頗長日子與疫共存是無法避免,大家須學懂如何與疫同行。中大精神科學系副教授麥敦平提出以「3不停」心態正視疫情,首先是不要停止聯絡。在限聚令下,市民無法相約三五知己行山、飯聚或聯誼,大家仍可用社交媒體、電話保持聯繫,透過聊天傾訴心中不快,並互相鼓勵,消除負面情緒。
其次,不要停止學習。疫下有更多時間在家,大家除了煲劇外,其實可趁機培養一些以前沒時間學習的嗜好,如外語、烹飪,既可學新技能裝備自己,亦可調劑生活,讓自己放鬆下來。
第三,不要停止盼望。切勿因為疫情持續7個多月仍未受控而感到沮喪,從而輕視防疫,只要大家時刻期盼疫苗將會面世,對前景有希望,便能積極面對疫情,紓緩抗疫疲勞。
此外,大家須忍耐,並堅持常做運動,即使體育場館關閉,可在家做一些伸展運動,甚至以做家務或行樓梯代替運動,務求讓自己保持身心健康,繼續活得精采。
政府也要盡早綢繆,調撥資源給一些團體,輔導出現焦慮、抑鬱徵狀的市民,以免精神健康問題成為隱患,進一步拖垮抗疫工作。
【etnet一App通天下】獨家「銀行匯率比較」功能:匯市靚價一眼通,一按直達交易商,買入賣出好輕鬆!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 : https://apple.co/2PCaN4b
Android: http://bit.ly/38h135T
etnet MQ強化版App
iOS : https://apple.co/2VEjoHl
Android: http://bit.ly/32RGk7G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