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17/01/2023 16:51

《威少看世界-張少威》家族企業必須應對的「終極挑戰」

  《威少看世界》在亞洲,把家族企業交給子女經營是一個傳統做法,而西方的大企業則多數
由職業經理人掌管。但在歐洲,也有知名企業掌門人想讓子女接班,證明在家族內「交棒」並非
亞洲獨有的「企業文化」。
 
*長女上位接掌奢侈品牌*
 
  最近媒體廣泛報道,全球最大奢飾品集團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簡稱LVMH)的行政總
裁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上周任命其長女黛爾菲娜
(Delphine)為LVMH旗下第二大品牌迪奧(Dior)的行政總裁。這一安排被普
遍解讀為黛爾菲娜未來有可能接管整個LVMH,因為自2000年加入集團以來,她已在集團
內多個業務部門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只是沒當過獨當一面的品牌一把手。據英國《金融時報
》報道,LVMH總利潤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集團內的第一大品牌路易威登(LV),而黛爾菲
娜2013年開始擔任LV的董事、常務副總裁,至今已近十年。在此之前,她曾在時尚品牌迪
奧當過5年副總設計師,並且出任過集團內專營酒類產品的酩悅軒尼詩(即LVMH中的MH)
的董事,因此她對奢侈品、高檔定制時裝和名酒等最賺錢的部門都很熟悉。出任迪奧的行政總裁
能讓她有更多機會做出重大決策,更加具備接掌整個LVMH的能力。
  LVMH是上市公司,持有其股票的各類投資者中包括地方政府養老基金或私立大學的投資
基金,這些投資者對該公司的經營狀況、股票價格十分敏感,而且還高度關注「子女接棒」是否
會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負面影響,這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這些子女是否有真才實學,上位
之前是否有足夠的歷練。二是他們上位之後會不會把其他有才華的非家族人士擠走,令企業文化
趨向「近親繁殖」,影響企業的多元化發展。三是家族成員的長期控制會給企業的穩定性帶來何
種影響。LVMH的人事安排符合這三個條件嗎?
 
*「子女接棒」考慮三個條件*
 
  47歲的黛爾菲娜父母是法國人,但她小時候曾經在美國紐約州的一所法國學校讀中學,後
來又去倫敦政經學院讀本科,因此在英美兩國都有生活經歷。回法國後她前往著名的EDHEC
商學院讀商科碩士,取得學位之後去世界一流的諮詢公司麥健時(內地譯作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學徒」兩年,為加入父親創辦的奢飾品集團奠定了
基礎。阿爾諾培養女兒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方法比較成功,而女兒的勤奮努力和管理能力也得
到各界的普遍認可,因此這次的晉升也是對黛爾菲娜20多年工作表現的肯定與鼓勵。
  黛爾菲娜要接替的迪奧行政總裁貝卡利(Pietro Beccari)是意大利人,今
年55歲,加入LVMH之前曾在意大利和德國知名大企業工作。他從2018年開始出掌迪奧
,令銷售額增長兩倍,達到100億歐元。讓位給黛爾菲娜也令他獲得晉升,貝卡利將出任LV
的行政總裁,執掌集團的旗艦,接替65歲的麥可.伯克(Michael Burke)。
  現年73歲的LVMH掌門人阿爾諾結過兩次婚,五個子女中有四個在LVMH內工作,包
括黛爾菲娜和她的親弟弟安托萬(Antoine)及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考慮到要由他的家
族長期控制LVMH,阿爾諾去年夏天對擁有LVMH 48% 股份的家族金融公司進行調整
,為將來分配財產給每位子女和防止外人掌握LVMH的控制權做出預備性安排。
  由於阿爾諾的子女很優秀,集團內既有天分又肯幹的各種人才也都有晉升機會,再加上阿爾
諾對LVMH的未來發展做出了一系列積極部署,外界相信這個「賺錢機器」前景亮麗,結構穩
定,因此在上述人事調整公布之後,媒體的報道比較正面,投資界予以肯定,LVMH股價延續
了此前的上升態勢。投資界人士預計,中國重新放開境外旅遊將給LVMH帶來新的增長點,其
股價今年還會再漲。
 
*「民企二代」未必願意接班*
 
  家族企業往往都要面對傳承與接班這項「終極挑戰」,大型家族企業的創業者往往有膽有識
,但在富裕環境下成長的第二代卻未必都具備接班能力,有時兄弟姐妹之間為爭上位而展開內鬥
,在創業者離世之後也有子女為爭財產而打官司。而一些小型家族企業遇到的問題卻是子女不願
接手父母創辦的家族企業。
  這方面較多出現的問題有三類,一是兩代人的經營理念和對發展前景的看法不一致。二是子
女對企業的經營方式無法接受,比如老一輩習慣於事必躬親,任勞任怨,年輕一代認為應該充分
放權給下屬,自己要勞逸結合。第三種是子女讀完大學之後希望走專業道路,完全脫離家族企業

  我在紐約工作時見到過很多這類個案,在曼哈頓唐人街和緊鄰唐人街的小意大利區有一些非
常興旺的餐館,店主是華裔或意大利裔移民。他們與幾位伙計經營餐館,晚上就住在餐館樓上,
從早到晚十分辛苦,雖然可能生意蒸蒸日上,甚至開設分號,但子女長大後多數都不願意回來幫
忙。他們心裏很不舒服但也無可奈何,當某一天感覺自己做不下去了,便會將餐館賣掉或者關門
結業。
  支撐「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業有大量中小型民營企業,包括不少家族式企業。他們目前正
面臨轉型期,要採用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保持競爭力就需要由專業人士操盤,不能將重任交
給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子女,更何況相當多的子女根本不想回來接班。一旦創業者淡出,這些民企
還會保持家族式企業的特徵嗎?如果這些企業結業或發生重大變化,對「世界工廠」的製造能力
又會產生甚麼影響?《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員及前駐美記者 張少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etnet30周年連環賞】睇住賞Maxcare光療脈衝復康帶 (價值HK$3,980)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秋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