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商品對外貿易在2022年4月份明顯轉差,不僅(1)出口增長於是月份明顯放緩,乃受製造業過去幾個月以出口新訂單為主的新訂單持續縮減衍生困擾;(2)進口在以能源、資源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急漲拖累現而呈回落劣象。歐美疫情反覆惡化,央行加息重壓顯著削弱各地商品需求,加上美國在推手弄出和續添油撥火的烏克蘭戰事不斷惡化,世界政經短中長期會持續轉差,故中國的外貿難免受到越來越多利淡影響。
即使中國外貿近期面對不可忽視的壓力,惟中國政府全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刺激內需和內部新生力量,而以上海等地的疫情似乎漸次受控使動態清零達標,料能力保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發展。
*出口新單萎縮短期難改進口亦漲價*
來自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字,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於2022年4月份達3.16萬億元(見表.下同),同比微增0.1%,環比更回落1.5%,相對於3月份3.2億元萬增5.8%和1-2月份6.2萬億元上升13.3%,明顯逆轉。此使進出口總額於1-4月份累計12.58萬億元,同比只是增加7.9%,比1-3月份的10.7%升幅明顯收窄。
進出口貿易於4月份明顯轉差,乃受困於(1)出口於是月只達1.74萬億元,同比增長1.9%,大幅低於3月份和1-2月份分別增長的12.9%和13.6%;更差勁的,為(2)進口期內僅1.417萬億元同比減少2.5%,連同3月份1.453萬億元跌1.7%,成二連跌,和扭轉1-2月份累計2.73萬億元尚有12.9%雙位數增長之態。
再以海關總署的2022年1-4月份的數據(下同),便可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受壓,並非一朝半夕之事。先談(甲)出口,前4個月累計6.97萬億元,同比增長無疑有10.3%,但相對於1-3月份5.52萬億元所增13.4%,要少增3.1個百分點之普。商品外銷情況未如人意,乃受到多個主要市場需求轉弱之困:對東盟出口期內所增8.7%,比1-3月份的10%升幅低1.3個百分點;對歐盟雖增銷17%,環比回落幅度更達4個百分點;對美國所增12.6%,亦少增1.7個百分點,便由是可見一斑。
估計中國的出口在未來一段期間難有改善,並可見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作此合理的揣測: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PMI於2022年4月份僅達的47.4,環比大幅回落凡2.1個百分點之普,連續兩個月的收縮,主要受困於出口新訂單指數環比銳跌5.6個百分點至41.6,更是今年以來4個月皆處臨界點50以下的收縮劣態,反映出製造業今年以來在境外接單相當惡劣。最新的問題,當然是(i)美國推手弄出來的烏局,使世界經濟蒙上厚厚的烏雲,各地進口商在訂貨上的取態也就變得相當審慎和保守。
還有美國以至歐亞若干國家採取「躺平主義」,不嚴格造好防控工作便重啟經濟後,疫情不斷加速惡化,當地的進口商減低訂貨顯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地出口商的訂單,當然有相當重大的負面影響。
*民企成外貿主導出口高技術商品大增*
同樣存在重大問題的,當然是(乙)進口,於前4個月累計5.61萬億元同比增長5%,比1-3月份的7.5%升幅少增2.5個百分點,不僅受困於出口新訂單漸萎縮,更重要的是以能源、資源為主的大宗商品進口價飆升造成相當重大壓力所致,特別是(i)煤於前4個月的進口7,540萬噸,同比減少16.2%,因每噸進口價1004.6元,飆升1.1倍;鐵礦砂進口3.54萬噸則減7.1%,而每噸價752元的升幅達29.5%。
和(iii)原油進口1.71億噸同比減少4.8%,輸入均價4323.6元的升幅為54.3%;天然氣的每噸進口價大升72.1%而為3842元,使進口量3586.6萬噸和減少8.9%;(v)成品油進口量797.5萬噸同比亦減6.8%,乃因來價增36.2%為每噸5001.9元。
預期中國的以能源資源為主的進口量會進一步回落,理由為:(a)環球經濟增長和市場需求放緩,(b)以美國為主的多地通貨不斷膨脹,形成加息潮,和(c)烏局惡化,皆使資金暫流入大宗商品。
(丙)良性因素亦頗不少,特別是(I)民營企業已成中國對外貿易的主導力量,進出口額度於前4個月累計6.1萬億元,同比增長11%,和在外貿總額12.58萬億元佔比48.5%,較上年高1.4個百分點,足見改革開放不斷取得良性成果;以技術為主的一般貿易,期內達8.01萬億兀同比土田金日長11.2%,及在整體貿易佔比63.6%,較上年高1.9個百分點,是為經濟穩中有進發展的其中重大支持力量。
《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進出口 | 出口 | 進口 | |
---|---|---|---|
4月份 | 3.16萬 +0.1% | 1.74萬 +1.9% | 1.41萬 -2.5% |
3月份 | 3.2萬 +5.8% | 1.75萬 +12.9% | 1.45萬 -1.7% |
1-2月份 | 6.2萬 +13.3% | 3.47萬 +13.6% | 2.73萬 +12.9% |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歐官員今周商俄烏戰爭問題,你認為俄烏戰爭是否正加快步向結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