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25/01/2024 12:08

《行內行外-梁崇讓》顛倒常理還是世界變了?

  日前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香港今年仍會舉行一系列大型國際金融活動,以聯繫國際金融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去年香港舉辦了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和「裕澤香江」高峰論壇等活動,也成立了專責小組,希望可以搞活證券交易市場。既然金融業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特區政府對其重視也是必然的。

  其實除專責小組外,政府架構早已有中央政策組,負責審視特定政策議題,現時的政策組組長應可算是金融人士,曾在多間銀行或投資銀行擔任要職,理應對金融業非常透徹了解。此外還有金融發展局,負責促進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歷屆主席和董事會成員都包括對財經和金融事務熟悉的人士。另金融界和金融服務界功能界別都有立法會議員,可算是人才濟濟。

*政府財金精英表現失色*

  可是,政府成立了這麼多架構,也聚集了不少翹楚,集合了這麼多智囊精英,但似乎對整體市場起不了多大作用。去年港股集資總額減少了六成,全球排名跌出前五,成交也銳減,總市值已被印度超越,確實令大眾失望。

  萬眾期待的SPAC、香港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和家族辦公室,暫時也無法發揮預期的作用。尤其SPAC至今成功上市的公司不足10間,上市後的成交量也不暢旺。在此制度推出前,已有業界人士提出SPAC在美國經歷了狂熱後已開始冷卻,熱熾程度已急轉直下,有多間以此類形式上市的公司被迫退市,投資者損失慘重,當地的監管機構正在推出加強保障SPAC投資者的監管法案,因此有業界人士質疑香港有關當局推出SPAC的成效。當然香港有關當局一如既往,必定利用諮詢、親政府人士和御用學者護航,以求成功地實施新的制度,只是如今成績如何?有目共睹。至於香港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和家族辦公室,可能因政經局勢和環境不利,至今仍未成氣侯,只能再等一會吧!

*存款增加無助投資市場*

  對於搞活市場成效未見彰顯,是獻策方案不到位或不貼地,還是執行力不足?筆者「木宰羊」。不過官方自然有官話,財政司司長在其網誌表示香港資金仍處於淨流入狀態,2023年首11個月,香港的總存款額達到了約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1%,表示沒有資金流出。但這只是存款的具體數字,如資金只存放在存款機構來賺取利息,而並不是用來投資,對投資市場的貢獻只是微乎其微。

  如今香港的樓市和股市如此低迷,每天從媒體的報道得知,有樓盤創當區樓價近期低位出讓或成交,有個別銀主盤單位拍賣竟無人問津。至於股票市場,美國、日本、印度,甚至台灣等外地市場都受到投資者垂青,指數屢創新高,坊間談論其他市場或投資產品的投資者或股評人愈來愈多。反觀香港市場連番跌破近期低位,近日更有傳媒報道歐美基金狂沽中港股票,內地人行放水也無助穩定市場。樓股下跌,是否屬資金流出市場?那又是見仁見智了?有投資管理公司更指出外資流出將成為中國經濟或投資市場與全球市場脫勾的重要指標,而中國將步入日本當年後塵,面臨長期低增長和通縮的困境。不知官員對以上負面的言論和情況又如何解說呢?

*通關後經濟復甦遜預期*

  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已展開公眾諮詢。每次預算案都作出公眾諮詢,這可算是對外收集意見的例行公事,部分社團和組織或政黨同樣都會表達意見,政府有關當局是否接納,則又是另一回事。由於政黨和組織都來自不同的背景,因此所表達的意見也有不同,是否有利於大眾或社會整體狀況,就無法一概而論了。提出的意見大部分都是涉及經濟和民生,目前最令社會關注的是樓市、股市、旅遊業、零售業和貿易等範疇。去年通關後,大部分社會人士都對香港的經濟抱有希望,都認為樓市和股市會靠穩,甚至回升,旅遊和零售業有望重回正軌,但結果卻是強差人意。

  目前已有政黨或組織提出多項意見,其中包括繼續舉辦夜繽紛項目,甚至推廣至適合的地區,也有人提議再減股票印花稅振興股票市場、樓市全撤辣穩定樓市、重提徵收陸路離境稅減少市民外遊而留港消費、增加資本增值稅和投資稅項等等。以上建議並非新思維或新事物,只可算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而已,當然也可以說是「因時制宜」,或稱「此一時彼一時」不大相同也!

*暫無條件徵資本增值稅*

  香港夜市本已存在,並分散在各區,只是曾被有關當局作出打壓和禁止,現再推行,還可成功嗎?股票印花稅和樓價辣招也是一樣,加完又減,減完又加,始終都是官字兩個口,只是簡單的加減數,能否產生「乘除」效應嗎?那就要認真考究了。「乘」便會產生「菠蘿包效應」,令經濟擴張增長;「除」便變成收縮,甚至引致經濟衰退。因此這個加減數(方法)並不容易處理,隨時因加得減,甚至變成收縮,股票印花稅和撤銷最低佣金制以及樓市辣招等例子已很明顯了。筆者之前多篇文章曾提及「收入、信心、消費」是息息相關的,從業員或市民沒有合理的收入,哪有信心消費?這麼顯淺的道理相信不難理解吧!以香港目前的環境,根本不具備條件開徵資本增值稅,現時香港樓股齊跌,投資意欲低迷,如增加投資稅項,資金更會卻步,情況雪上加霜。徵收陸路離境稅也怕只是得不償失,市民留港也未必會消費,反令外國遊客卻步。如調整印花稅,可能又遭人笑柄,一時又說加,一時又要減,給人的感覺是進退失據。現在連垃圾徵費的日子也是改完又改,那市民如何對政府建立信心呢?

  此外,政府揚言要收緊開支和增加收入。公務員和半官方機構官員去年獲得加薪,相信今年不會減薪吧!真不要開玩笑了。現政府正在放風將增加公共服務收費,那是否變相要全港市民去補貼政府開支?這是否合乎情理?料辛苦的自然是面對加風壓力的升斗市民啊!
 
*後記*
 
  去年底有智庫組織展開民調工作,結果顯示逾半受訪者不滿本港的社會分配狀況,有逾八成受訪者認為貧富懸殊問題突出,促政府正視。也有工會調查指出,有四成受訪者對現有職業的就業前景感到不樂觀,除了工時長收入少的情況未有改善外,更指出輸入外勞令各行各業的薪酬有下跌的趨勢,逾半受訪者憂慮政府擴大輸入外勞及放寬人才清單會影響就業前景。事實上,因本港的消費模式改變,已令靠佣金收入的零售業員工生計受到嚴重影響。

  以上的多種現象,其實早已在證券及期貨金融服務業發生,零佣金已令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無法維生,而在不斷延長交易時間下,工時加長了並不代表收入會增多,加上行業早已輸入了不少外地員工,因此相信單靠佣金收入的金融服務業從業員對前景不感樂觀的調查數字不止四成,只是一直未受到社會人士關注吧,或只因要為金融服務業員工爭取權益是一個非常敏感和艱巨的議題,直接觸及當權者的神經和某些財團的利益。

  自撤銷最低佣金制後,除了本工會仍努力不懈地要求重新檢討最低佣金制外,已沒有其他組織或業界人士重提了,莫非零佣金是理所當然嗎?那為何又要推行最低工資和讓的士存在最低起錶制,更允許加價?還是只因弱勢群體就要無奈地接受一切?世上是否真的有免費午餐?應該不會有吧!

  其實有關當局所推行的政策,很多時都間接扼殺了很多行業的發展和生存空間,金融服務業只是其中一環而已。當局口口聲大說支持金融業發展,卻只容許有特權的中介機構港交所(00388)收取費用,卻要其他中介金融服務機構以行業零佣金競爭,這完全不公平,更何況,零收費還會有優良的服務嗎?一向香港以服務取勝,也備受國際認同,如今卻發展至大部分行業價格和服務競爭也不及內地,官員還在吹噓香港以優質服務與內地競爭,試問打工仔沒有足夠的收入,還會有好的服務嗎?佣金本是金融服務業從業員收入和服務的原動力,誰破壞了這原動力呢?此外,坊間只建議政府減印花稅,卻沒有人提出要求同是中介機構的港交所減收費用以增加市場成交和流動量,為甚麼呢?當然當局又會以商業自主決定作為擋箭牌吧!

  一直以來,住房可算是市民的必需品,人人總要有瓦遮頭,因此應是政府重中之重要要處理的工作,實施政策自然應以大眾市民福祉為出發點。相反有關股票投資,記得兒時在媒體宣傳上都勸喻市民最好有閒錢才入市投資,不要視為賭博,因此收取佣金作為服務費也屬正常,但現今卻變成了免費午餐,甚至用送禮物來吸引客戶,反觀打工仔被迫入市的強積金卻要收取佣金和服務費,真令人莫名其妙!只能慨嘆世界變了,顛倒常理,令大多數弱勢群體無法適應或是要無奈接受,這誰之過?《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 梁崇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親子溝通】怪獸家長原來都有呢啲通病!相處有一件事切忌?► 即睇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靈媒與通靈有什麼差別?靈靈法同你解構扶乩、標童、碟仙!

日圓再創新低,即上etnet睇邊間銀行唱Yen最抵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關注四高危機!

夏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