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出個未來】填海「叫價」一高一低 本土研究社質疑「扯貓尾」
31/08/2018
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開表態填海是避無可避的做法後,社會上瀰漫著支持填海的聲音,當中不乏政黨和智庫,包括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擴大中部水域人工島面積至2200公頃;新民黨提出參考澳門的做法,向中央政府申請於大嶼山以西的內地水域填海造地。不過,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現時這樣的討論已經進入了不健康的狀態。
陳劍青強調,他們不是絕對地反對填海,但也應要考慮香港的實際需要,去思考如何造地,及土地資源如何分配和運用 (盧嘉威攝)
製造「兩害取其輕」之感 陳劍青:邏輯上不健康
陳劍青質疑,團體香港基金的填海「叫價」比政府在《香港2030+》的東大嶼都會高出整整一倍,只是為了幫政府推動填海,令政府的方案看上去較溫和、「較易入口」:「我們形容這是『扯貓尾』。」
陳劍青想起以前政府圖發展綠化帶時的做法,與現時推動填海的做法雷同,都是以「開天殺價」的方式去做,令市民有「兩害取其輕」之感,更易接受政府方案:「開發綠化帶具爭議性,政府就說要開發郊野公園,變相令開發綠化帶看上去沒那麼重要了。」
「不健康」這個說法,陳劍青在整個訪問中提過不下三次。「這是一個由上而下帶動的邏輯……『不健康』在於,為何香港的規劃不是由(香港人)自己去決定?」
應盡快善用現有土地 解逼切住屋需要
新民黨提倡於大嶼西「借填內地海」的建議,陳劍青相信政府未必不會參考。他指,這與內地早前提出的「騰籠換鳥」,即將一些香港的產業發展移上內地,然後騰空土地的邏輯相約。
陳劍青強調,他們不是絕對地反對填海,但也應要考慮香港的實際需要,去思考如何造地,及土地資源如何分配和運用:「其實香港是有足夠的資源,不是說一定要用很多地才可以起到屋,現時就應盡快善用現有的地。」即使是政府已就填海提出「5+1」的方案,惟仍屬初步構思,當中更有大部分都沒有承諾過填海可解決逼切的住屋需要,只有馬料水一項是有提及會興建資助房屋。
憂純粹支持填海抽象概念 忘「魔鬼在細節」
雖說不是逢「填」必反,惟陳劍青也不認同填海是唯一的選擇,直指現時的土地大辯論,只會問市民是否支持填海,並未有深入就個別個案地去檢視,「實質用途的規劃我們參與不到,就像是純粹地支持一個抽象的填海概念,這是非常危險的。」他假設,若香港人支持填海後,最後填出來的土地全是用來給「內地專才」居住,「你都不能反對,因為你一開始就支持了填海。」
環顧了政府多個填海方案,陳劍青認為,現時看不到哪個方案能夠針對大規模的即時住屋需要,即使要對應也有更好的選項,例如棕地、政府的閒置土地再利用等,「這些都不先去做,就盲目地填海,是違反發展土地優次的策略,因為你沒有理由是破壞自然資源優先,『再利用』在後嘛!」他強調,這樣也是違反了《香港2030+》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撰文:黃佩珊 編輯:王錦霞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