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24
戰爭壓倒歐盟火車頭,德國政經雙輸
今年11月是柏林圍牆倒下35周年,尤記得5年前的30周年大日子,我專程前往柏林採訪,雖然都有連串紀念活動,但出奇地冷清,那今年更不用說了。今年德國特別煩惱,面對連續第二年經濟負增長,即陷衰退境況之餘,政壇又大混亂,脆弱的執政聯盟內部鬥爭終於浮出水面,自我解體,初定明年3月初或之前提早大選,亂局震驚整個歐洲。
歐盟這個火車頭行不動了,對歐盟可謂影響深遠。過去一直被視為經濟巨人,現在卻遭嘲諷為「歐洲病夫」,教德國人情何以堪。為何走到如斯地步?近因可歸咎於俄烏戰爭和其所製造的上千萬難民,令原本已接收了大量中東難民的德國百上加斤;還有軍援烏國使德國軍費大幅上升,成為壓倒該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最致命的是能源價格如火箭飆升。
有一次德國朋友傳了她家的電費月結單給我看,把我嚇了一跳,接近1000美元?自德國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轉為購買美國比俄天然氣貴數倍的液化天然氣後,從民眾到企業,都為異常昂貴的電費感到苦不堪言。人民消費力下降,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前者對政府愈感不滿,後者不是倒閉便是外移,連曾輝煌一時的歐洲品牌福士汽車,月前也宣布關閉德國廠房,進一步惡化德國的失業率。
福士汽車月前宣布關閉德國廠房,令德國的失業率進一步惡化。(AP)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福士有上述决定之前,德國政府緊跟美國外交,在風雨飄零的經濟環境下,7月時竟然禁止福士旗下的燃氣輪機公司,將相關業務出售予一間中國企業。本來德國一直依賴俄羅斯的低價能源供應,以及中國的龐大市場,過去和中俄兩國關係尚算不錯,怎知社民黨的朔爾茨於2021年上任德國總理後,美國因素左右著他和中俄的外交政策。
原本德國人非常為國家的綠色經濟政策感到自豪,在邁向全面淘汰核能之路上,於2005至2021年擔任總理的默克爾決定以俄羅斯的天然氣作為代替品。事實上,因俄國天然氣價廉物美,令德國維持了至少10至15年經濟榮景,而從俄羅斯通過波羅的海直達德國的北溪一號和北溪二號相繼出現,使天然氣的運輸更便捷,成本更便宜。
不過,有人認為這是普京為德國設下的能源依賴陷阱,好讓俄羅斯無忌歐洲,放手攻佔烏東地區。此一說法不合邏輯,當北溪一號於2010年興建時,烏克蘭仍是由親俄總統管治;至於北溪二號則在2018年開始建設,澤連斯基在之後一年才上任總統。那麼,北溪陰謀論似乎站不住腳。
從俄羅斯直達德國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兩年前被炸毁。(AP)
另一方面,德國其實曾有意尋找另一能源渠道,當2015年奧巴馬簽署伊朗核協議時,歐洲多國包括德國憧憬未來可在能源上多和伊朗合作,怎知特朗普在2016年上台後未幾即撕毁該協議,並重新加強制裁伊朗,歐盟惟有「望門輕嘆」,而且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與東邊的鄰居為敵,削弱歐盟的經濟。
美國向中國打響貿易戰,也把歐盟拖下水,原本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今年已轉為美國了,這包括能源供應方面,美國也取代了俄羅斯。因此,兩年前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毁,究竟是誰幹的?只要問問,誰在該事件上得益最大,答案看來呼之欲出吧。美國出口歐洲的液化天然氣數量大大增加,獲益不少,卻苦了德國經濟。
德國從泱泱工業大國到現在發生去工業化現象,俄烏戰爭當然要記一功,但還有國內的經濟結構性原因,包括未能追上資本主義新世代的發展,汽車產業便是一例,這非常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經濟表現。在這情况下,德國政府和德國企業對減少中國市場的依賴,意見分歧,企業仍在中國有龐大投資,結果德國要擺脫中國的成績單未如理想。特朗普明年1月一上台會否向德國施加壓力?只可惜到時後者已處於無政府狀態,等待大選。
德國總理朔爾茨兩周前解僱財政部長林德納(右),令執政聯盟出現空前危機。(AP)
或許德國經濟沒有如媒體所描繪的差勁,但德國人民對前景卻十分悲觀,甚至出現從經濟恐慌到政治信心下滑,繼而產生民主危機。事實上,德國的執政聯盟由中間偏左的社民黨、親商界的自由民主黨,和提倡綠色政治的綠黨共同組成,在上台3年期間,特別就經濟和軍援烏克蘭問題上爭拗不斷,結果隨著總理解僱屬自民黨的財長而引爆政治大危機,自民黨全體退出聯盟,令到正在迅速崛起的極右政黨對權力虎視眈眈,隨時乘虛而入。
想不到柏林圍牆倒下了35年的今天,德國經濟也倒下了。沒有了火車頭的歐盟,將駛往何方?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