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時代】李娜:走出心魔,釋放自我(二)
27/02/2017
26歲始嘗自由「單飛」滋味的中國網壇一姐--李娜,脫離體制庇護的Comfort Zone,才發現從支付教練工資到預定機票酒店等等事無巨細,都要自己解決。但「壓力大,動力也大」,2010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當李娜力克勁敵沃茲尼亞奇、大威廉姆斯晉級女單四強,更成為首個躋身世界排名前十的中國選手時,她坦言,獲勝的動力是「獎金」。
李娜
拒感謝國家,黑面領獎金
2011年6月4日這一天,徹底改變了李娜的世界。當她擊敗衛冕冠軍捧起大滿貫冠軍獎杯時,中央電視台不僅打出「李娜,我們愛你!」的字幕,直播主播更激動大呼「奇蹟!突破!中國網球100多年來的第一次!」
憑借這座大滿貫獎杯,李娜斬獲1138萬元人民幣的獎金(稅前),世界排名亦躍升至第4位。她在賽後感言稱,「感謝贊助商,感謝組委會,非常感謝我的團隊」,卻沒有如中國運動員例行的「感謝國家」,引發爭議。
2014年1月,當李娜於澳網奪得第二個大滿貫冠軍回國,獲湖北省委書記頒發80萬元獎金時,亦全程面無表情。支持者讚李娜率真、拒絕作秀,反對者轟她耍大牌、不懂感恩。李娜這看似兩極的性格,令她和教練卡洛斯的師徒緣分成為佳話,後者更被譽為她的「心靈導師」。
心靈導師的「魔鬼訓練」
女子網球賽場,素來變幻莫測、冷門頻出。法網封后之後,李娜在接下來的連續6項大滿貫賽事皆無緣八強。2012年,她確認由卡洛斯.羅德里格斯出任自己的教練,在此之前,這個阿根廷人在北京開辦名為「「匠心之輪」的網球學校,並擔任世界排名第一的賈斯汀.海寧的教練逾十年。
合作之初,卡洛斯把網校一塊沙灘排球場的一角改造成魔鬼訓練場。日常高強度訓練包括半小時的跑步、跳躍和敏捷訓練;一小時的健身房腰腹和上肢訓練;兩個90分鐘的球場練習,李娜曾對丈夫姜山抱怨,「賈斯汀怎麼能跟卡洛斯待了15年?我才練了3天就受不了了。」
然而,就在那一年的8月,狀態持續低迷的李娜卻殺入羅傑斯杯決賽,緊接著又獲得辛辛那提大師賽冠軍--這是她15個月以來的首個巡迴賽冠軍。
保護傘緣於對自身的憤怒
儘管脫離體制多年,更法網封后,但過去的印記從來沒有從李娜的性格中抹去。卡洛斯除了是教練,更一直嘗試讓李娜直面悲傷記憶和經歷,走出心魔。
他曾經表示,李娜在體制內打球的近十年,「沒聽過一句正面評價」,這些負面情緒轉化成不自信和對自身的憤怒,讓李娜的狀態以不穩定著稱。李娜亦坦承,父親的早年離世讓她強逼自己外表強大和自我封閉,「和人交流,第一反應就是豎起保護傘」。
這或許可以解釋,當201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第二輪即遭淘汰出局,李娜面對記者「這是法網最差成績,能否對中國球迷說點甚麼?」的提問,以「只是輸了一場比賽而已,難道我要向他們三跪九叩嗎?」強硬回應。
同年溫布爾敦網球公開賽止步八強,李娜更反問中國記者「我為甚麼要背負一個國家?」遭官方《人民日報》發表「明星任性要有底線」的文章,炮轟「當體壇明星的個性已經讓世風良俗難以包容,這樣的個性是否還要一如既往地堅持?當體育明星的個性已經變成一種肆無忌憚的任性,又有誰來約束這種可怕的任性?」
職業化見效,澳網再園夢
爭議不絕,但並未阻擋李娜在卡洛斯的啟發下變得更放鬆和積極。她說,「我明白我不可能每場比賽都贏,但是,只要我克服這些困難,把這個過程走下來,剩下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這樣,不管贏還是輸,我都會很高興。」
2014年1月25日,李娜在澳網女單決賽擊敗24歲的齊布爾科娃,第二次捧起大滿貫獎杯,也成為少有的數名年齡超過30歲贏得大滿貫的網球選手。
她在得獎感言中用英語表示,「感謝我的團隊,謝謝我的經紀人讓我變得更富有。感謝我的體能師,過去幾年我都沒怎麼受傷……謝謝卡洛斯,我們這個冬季真的訓練非常辛苦,終於實現目標。」與三年前相比,李娜一如既往未提及「感謝國家」,似乎仍未學會圓滑。
但李娜的「霸氣」卻得到官方新華社的肯定,「李娜的成功之路,也是中國網球一次成效顯著的探路之旅。李娜網球生涯前半程是國家培養,北京奧運後轉入『單飛』,這種傳統結合職業化的模式已被證明行得通。」
儘管李娜當年9月即宣布激流勇退,網壇「娜時代」在人們還來不及反應時就悄然落幕。但李娜以個人勇氣衝破重重阻礙,無懼流言始終堅持自我,讓她成為年輕一代的偶像,更激勵人們,Perfec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ntrol,it's also about letting go(完美不只是控制,亦是釋放)。
文:俞瑾 圖:CNS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