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LPR非對稱減息落空 刺激思路之爭升溫
20/06/2023
繼5月底「五萬億特別國債」傳聞落空、上周五(16日)國常會未見「一攬子刺激」後,預期中的「非對稱降息」周二(20日)再次落空,跟個人房貸息息相關的5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僅調低10基點,低於去年5月、8月的兩次15基點降幅。時值中美關係剛借約35分鐘的「習布會」策略性解凍,「穩外」之後如何「安內」,刺激思路之爭正升溫。
「安內」待清晰訊號
美卿布林肯結束北京之行,雖無實質成果,但罕有獲中國最高層正面評論指,雙方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取得了進展,達成了共識,「這很好」。跌至建交以來「最低點」的中美關係,似現努力回穩訊號,當局隨之而來的焦點,勢是如同2015至2016年三現《人民日報》的「權威人士」般,就下半年政策方向發出清晰訊號,以穩定市場預期。
截至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藥方」即是三大利率(逆回購、MLF、LPR)齊降,不過今日5年期LPR未如預期下調15基點,坊間測算10基點僅相當於每100萬房貸30年累計少付息2.1萬元,被戲稱為「500元的法拉利優惠券」,且存量房貸需待下一個重新定價日(通常為新一年元旦),才能以最新LPR加點計息。
更重要的是,碎步式降息難改居民(首季可支配收入實際按年增3.8%)、企業(首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跌20.6%)、地方政府(首5月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跌20%)三大主體收入低迷,亦無法解決青年結構性失業。
債務迷思,是耶非耶
如何有效擴大總需求?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周末出席「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就呼籲充分降息,「不是10至20基點,是100至200基點」;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在同一場合亦稱,房地產政策應加大鬆綁力度,「讓能熱的地方先熱起來,擴散帶動還在觀望的市場起來。」
坊間關於刺激政策放開手腳的呼聲愈來愈高,但甚麼令「史詩級調控」遲遲未現,取而代之的是「擠牙膏式調控」?拋開「極限思維」下的安全優先於發展,最大的掣肘恐是兩個字「債務」--佔GDP比重突破295%(BIS截至去年9月數據),以及由之而來的去槓桿壓力。
鑑於經濟結構分化加劇,在汽車家電下鄉、減息的傳統刺激之外,隨著「解放思想」的刺激思路之爭正升溫,霧裏看花的中國刺激大招到底為何?中央政府又會否扮演最終借款人?謎底揭盅倒數愈來愈近。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