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3年,國家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來,已超過十年。在此期間,除了成立絲路基金、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還啟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合作,並強調「互聯互通」的重要性。該倡議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區域內大規模的合作格局。
在「民心相通」方面,過去十年已取得顯著進展。根據「新華絲路」提供的資料,在教育文化領域,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並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同時提升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準,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在醫療衛生領域,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亦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科技合作方面,共建聯合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
而文化交流作為倡議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香港,積極推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項文化藝術活動。筆者上月底出席香港中樂團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的「絲綢之路音樂會」(The Silk Road)。該音樂會由香港教育大學全力支持,並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活動之一。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教授表示,音樂會邀請了來自新疆的藝術團體,透過演奏新疆的特色樂器,讓觀眾領略這段連結中西古道的音樂風貌。
此次樂團特別委約來自越南的童光榮先生(Dong Quang Vinh)為是次音樂會撰寫樂曲。童光榮先生是傑出的演奏家、作曲家及指揮家,熟悉多種不同的民族音樂,亦積極將越南民族音樂推廣至國際。此外,越南亦是古代海上絲網之路的一環,想必將會為樂迷帶來充滿民族風情的樂曲。越南著名音樂家阮氏瓊香女士(Nguyen Thi Quynh Huong)則以獨弦琴演奏出獨特又美妙的音樂,為觀眾帶來獨特而美妙的旋律。
橫跨歐亞的絲網之路,見證古代中外經商的歷史,自古以來是歐亞文明的重要樞紐。這個古老而龐大的網絡承載的不只是商品的交易,更包含知識、文化及思想信仰的交流,也孕育無數珍貴的藝術傳統。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地方的樂器隨著絲路被帶到異邦,進而與當地的音樂文化互相吸收、融合、發展,影響至今。位處今天新疆的古代龜茲國曾是絲路的的重要音樂重鎮,憑藉連結中西的地理優勢,自隋唐以來,相傳經龜茲傳入的樂器至少有20種。而其從古龜茲國傳入中原的樂器和音樂理論對中國音樂發展影響深遠,甚至傳播至東亞各國。
絲綢之路音樂會中,筆者對有多種新疆和越南的特色樂器印象深刻,包括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拉弦樂器艾捷克(Ghijak)、薩塔爾(Satar),彈撥樂器彈布爾(Tembur)、熱瓦普(Rawap),打擊樂器達卜(Dap)、它石(Tash)和納格拉鼓(Nagra)。此外是發源於越南中部高原地區最古老的打擊樂器「石琴」(Lithophone)和越南京族人的弦樂器獨弦琴(Vietnamese Monochord) ,亦讓筆者驚嘆於其音樂的獨特魅力。《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