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有法》三十多年來,中國一直作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世界對此已經習
以為常。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經濟遭遇重創,歐盟經濟也由於主權債務危機
而處於低谷,當時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三分之一。
然而,中國拯救國際市場的這段經歷已過去許久。中國的經濟增速自2010年達到巔峰後
開始放緩,伴隨著供應過剩、通縮壓力和整體股市大幅下跌等問題,2015年後經濟放緩更加
顯著。2016年終於開始有所恢復,但隨著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貿易戰再次使得中國經濟減
速,再之後新冠疫情和三年抗疫進一步削弱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直至2022年底。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2年底中國的防疫限制取消,2023年備受期待,全球認為這是
中國經濟的復甦之年。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如市場所預期。2022年底,能源和食品價格上
漲導致世界其他地區出現高通脹,迫使全球央行採取較為激進的對策,利率達到了幾十年來未見
的高水平。在當時的預計下,如此高的利率被認為可能會使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癱瘓,令中國和
西方的增長差距加速縮小,就像2008年時一樣。利好中國的前景在2022年最後幾個星期
為中國帶來了強勁的資本流入,但僅持續到2023年3月,3月起中國的經濟活動資料顯示,
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都沒有達到預期的復甦程度。
一個關鍵問題是,即使中國已經走出疫情,但消費者和投資者依然缺乏信心。消費方面,居
民和家庭面臨可支配收入停滯和青年失業率非常高的問題。投資方面,投資者難以相信需求會復
甦,難以證明投資的合理性,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此外,出口也開始快速放緩,6月和7月甚至
達到兩位數的負增長。這種情況是令人擔憂的,因為從疫情期間到2023年,外需始終不足。
一些觀點認為中國出口下降的原因在於北美和歐洲的經濟疲軟,但實際上中國對經濟仍在高速增
長的東南亞地區的出口也是下降的,並且和對歐洲出口的降幅一樣大,7月都下降了20%左右
。
中國公共債務負擔沉重(尤其是地方政府),以及房地產開發商持續的困境,促使中國人民
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下調利率來增加系統中的流動性。這兩個措施加上中國的投資組合資金
外流,削弱了人民幣的表現。投資者在等待中國宣布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但刺激似乎不太可能會
到來。到目前為止,人們的擔憂不僅在於經濟增長和╱或通縮,也在於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帶來
的系統性風險,尤其是金融部門。
世界長期受益於中國對全球增長的巨大貢獻,那麼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放緩對世界其他地區將
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根據2008年中國力挽狂瀾的表現來反向思考,可能會傾向於得出全
球經濟將遭受重大打擊的結論,但迄今為止的所有跡象都表明事實也許並非如此。即使當今中國
的經濟規模遠大於2008年,但中國經濟與世界的聯繫可能早已不再如人們想像得那樣密切。
中國影響力減小的原因,可能與中國自力更生的戰略有關。中國近十年來一直在削減進口,以國
內生產代替,特別是工業產品。許多出口國(尤其是德國、韓國和日本等工業產品出口國)已經
逐漸習慣來自中國的需求減弱的事實。
除了這些國家外,從貿易一體化的角度來看,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還應該有東
南亞,但這種情況也沒有發生。2022年,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經濟增長新高,中國由
於防疫,僅增長3%。2023年,以印度和東盟國家為代表的亞洲發展中經濟體與中國的增長
仍保持著差距,但這個差距會有所收窄。這對於世界來說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亞洲發展中經濟
體作為一個整體,逐漸成為全球愈來愈重要的增長引擎。簡而言之,未來我們必須習慣中國不再
是全球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一個積極的方面是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獲得更大的空間來發揮作用,提
振全球增長。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 艾西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