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前瞻】王銳強:資源應針對性運用 料財赤不會於短期出現
22/02/2018
政府近年來在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均有公布一系列紓困措施,2011年更曾首次向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一次性發放6000元。不過,香港稅務學會理事王銳強接受本通訊社專訪時表示,原則上不同意這些一次性紓困措施。
政府過去多年有盈餘出現時,均推出一次性紓困措施 (Kenji攝)
王銳強表示,政府過去10多年均有巨額盈餘出現,每次均會推出一次性紓困措施,例如是退稅、差餉豁免、公屋免租及電費補貼等,令到這些措施都變得恒常,亦令市民變得有期望,若果突然有一年不「派糖」或許不太好。
但他認為,若果資源能用在針對性的地方,效果會更好。現時最困擾本港的問題包括醫療及人口老化等,許多醫療設施的服務均未能達到市民期望。
增開支應付經濟趨勢 儲備十年後才用盡
同時,自身競爭力方面,本港經濟產業結構過分側重於地產、銀行及貿易等,但現時經濟發展傾向電子化,為傳統製造業帶來大衝擊,未來部分工種或會消失,需要有相關的科研人才及技術配合新經濟浪潮。
若果政府不斷增加開支投資長遠發展,而收入增幅未能配合,會否令本港面臨財赤危機?他認為,短期財赤是可以接受,政府考慮的是中長期(即5至30年)發展,會盡力在期間平衡預算,避免要到發債度日的地步。
王銳強認為,資源應用在針對性的地方效果更好,只要經常開支及經常收入的增幅可維持平衡,就不會出現結構性財赤 (Kenji攝)
支出分為一次性及恒常兩類,他舉例指,興建一間醫院屬一次性開支,要維持醫院運作則屬於恒常開支。一次性的資本開支可由非經常收入來支持,只要經常開支及經常收入的增幅可維持平衡,就不會出現結構性財赤。現時政府有過萬億元財政儲備,預料10至15年才會耗盡,相信財赤危機不會太快出現。
撰文:陳佩珊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