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加大推動創新 鼓勵青年善用大灣區創業
10/10/2018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她表示,「前行」需要有夥伴,政府愈包容,夥伴便愈多。她指不會奢望政黨或議員政治立場一致,但只要不觸碰違反「一國」的底線,應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立法會年初組成跨黨派的考察團,訪問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內地城市,就是其中例子;而政府在上一個立法年度的後期就大量撥款項目諮詢立法會多黨派議員,以「先易後難」的方式議事,亦減少了議會劍拔弩張的局面,順利通過了有利經濟和民生的措施。
政府指將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推出鼓勵青年善用大灣區創業的試行計劃(資料圖片)
林鄭:政府需要夥伴 符公眾利益應大膽做
另外,她認為,只要明確符合公眾利益的事,政府就應該快快做、大膽做。她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為保障市民,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而全面禁止電子煙、為有效扭轉目前以治療為主的醫療系統而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健康和為進一步提升科研實力以配合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大幅增加研發資源,就是向著清晰的目標大步前行。
監察經濟變化 加大推動創新 再投280億元
她表示,環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已顯著上升。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溫,有可能波及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和投資活動,會密切監察經濟環境的變化,以便作出迅速和適切的回應,包括為受影響企業提供支援。
她指,在今份《施政報告》中對海運業、保險業、電影業、中醫藥業等提出的措施,將有利行業的發展。政府並加大推進創新及科技發展的力度,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的500億元外,再投放280億元在大學研究、再工業化、公共服務應用科技和加強創科氛圍等工作。
推支持創新採購政策 創新元素佔技術因素最少兩成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今年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會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鼓勵業界就不同公共服務提交科技應用,改善服務的建議。政府亦會推出支持創新採購政策,令創新建議的標書有更大機會中標。據了解,新標書當中,價格因素會調整至30%至50%,而技術因素則佔50%至70%,而創新元素將會限制佔技術因素的其中的20%以上。
消息人士又指,創新的要求不限於科技上,也可以是創新的服務,例如是能令服務對象惠及弱勢社群。消息人仕續稱,效率促進辦公室亦會提供相應協助予不同政府部門適應創新技術,以加快創新科技在政府部門的應用。
另外,今年施政報告建議創新及科技基金目前資助的三項有關計劃撥款將增加一倍,包括每所大學的技術轉移及科技處每年可獲得的最多400萬元資助會提升至800萬元;「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的上限也會由每年400萬元上調至800萬元;以及每所「國家重點實驗窒」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的每年資助會由現時的每年5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政府消息人仕表示,計劃會由大學作校內評分,及推薦相關優秀科研計劃申請資助。由於以上資助計劃以往申請數量多,超過上限,因此今次政府會將其撥款增加一倍,加強推動技術轉移,令科研轉化工作。
諮詢委員會青年成員比例提升至9%
青年事務方面,《施政報告》指,青年委員的比例已從去年的7.8%,上升至現時的9%。政府認為進展理想,有助達成增至15%的目標。
政府將去年的「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恆常化,並易名為「青年委員自薦計劃」,每年將會招募兩次,第一期計劃已於今年年中公開招募,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招募。
民政事務局將申請該計劃的申請人資料存入中央資料庫,預計直至10月,青年人數目會由「試行計劃」時的約940個,大幅增至約2770個。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政府日後招募人才時,亦有機會從資料庫中尋找,若任命有關人士,亦不會佔用「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的名額。而已存入中央資料庫的青年人,即使年齡過了35歲,亦不會剔出資料庫。
消息人士:政府將招募NGO作大灣區青年創業引路人
政府指,將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推出鼓勵青年善用大灣區創業的試行計劃。據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將會公開招募願意合作的NGO,合作者須擔任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的「引路人」,需要與內地創業基地有合作,向香港青年提供到大灣區初期時的支援。
撰文:採訪組、政治組 整理:特寫組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