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一橋飛架滄海變通途 七千萬人口灣區經濟帶引遐想
23/10/2018
期待9年,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跡」的港珠澳大橋今早於珠海旅檢大樓舉行開通儀式,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大橋正式開通,「一橋飛架東西,滄海變通途」終變為現實。
除了港人遊覽澳門、珠海「後花園」再添便利,貨運界往來珠三角西岸可縮短來回逾200公里路程;更重要的是,繼高鐵香港段構成廣深港「一小時生活圈」後,大橋令香港、珠江西岸乃至粵西築起「三小時都市圈」,進而串連起粵港澳近7000萬人口、逾1.5萬億美元生產總值的灣區經濟帶,不僅以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為香港製造、創科、商業發展提供新機遇,亦將為內地改革前沿的廣東注入開放、發展新動力。
港珠澳大橋串連起粵港澳近7000萬人口的灣區經濟帶,以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為香港製造、創科、商業發展提供新機遇。(Kenji攝)
貿易物流界受惠,加速香港融入
現時從香港國際機場或葵涌貨櫃碼頭往珠江西岸,貨櫃車通常先經皇崗口岸到深圳,再由廣州南海上虎門大橋方可抵達珠海等地,單程至少200公里。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運輸界不僅能避開常年擁塞的虎門大橋,更能縮短逾一半時間及來回至少200公里路程。
以2017年香港國際機場貨運及郵件量超逾500萬公噸計,未來僅物流節省的時間效益即不可小覷;而面臨深圳蛇口港、廣州南沙港激烈競爭的香港航運港口業,亦可借大橋通車協同效應重整反擊策略,提升香港貿易和物流樞紐地位。
無論港府預計到2030年,大橋每日車流及客流量分別達29100架次及126000人次能否達標;以及經濟內部回報率能否達到港府2008年測算的20年期8.8%皆言之尚早,但「大橋+高鐵」兩大水陸跨境基建的雙雙打通,再加上預計明年通車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勢加速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中國的融和。
廣東迎新動力,冀合作發揮最佳效益
從地理上看,2.4公里長的粼粼珠江將珠三角分隔為東西兩岸,位於東岸的深圳和廣州,因毗鄰香港和開埠較早,多年來一直穩踞廣東省的兩大實力龍頭;而西岸及粵西腹地,則因山地和交通限制,經濟實力難望粵東項背。
然而,西岸及粵西逾1700萬人口,豐富的農業、礦產資源,相對便宜的土地及人力成本,都為港商提供製造業轉型和拓展內地業務的良機。原本並無「一市獨大」西岸地區,或能聯手發展為新的經濟中心,吸引香港人才、創科、養老產業到當地投資,並帶動中山、雲浮、茂名、湛江等地發展,潛力引人遐想。
大橋通車刺激橫琴長隆一日團、肇慶風光純玩團等火爆之餘;反過來看,於大灣區輻射效應下激活粵西的經濟發展,亦將令本港旅遊、商業獲益,並帶動東涌、大澳、迪士尼、昂平360、亞洲國際博覽館乃至未來「SKYCITY」航天城等大嶼山附近地區人氣升溫。
更長遠看,港珠澳大橋如何實際助力施政報告提出的「機場城市」設想,港深如何拋開「龍頭」之爭發揮大橋的最佳經濟效益,以及如何避免大橋與預計將於2024年貫通的「深中通道」的惡性競爭……順利通車只是序幕,精彩和挑戰才剛剛開始。
撰文:俞瑾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