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熱】李小加料十年內香港成全球最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01/09/2020
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港交所生物科技峰會上表示,未來10年將是生物科技的重要時刻,現時本港是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相信未來10年將會成為首位。
他指出,在集團當初推行新上市規則後,最初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表現較為令人失望,相信是由於估值、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過,市場最不期望受到「有形或無形的手」干預,不願看到有任何人為改變市場的做法,認為即使表面上並非井井有條,但市場會自行解決問題,因此應讓市場按自身步伐及發展,去自行運作及成熟。
李小加在峰會上表示,未來10年將是生物科技的重要時刻(資料圖片)
史美倫:生物科技板塊融資需求增 將成香港市場主要動力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出席峰會時表示,港交所數年前進行上市改革,允許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而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以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生物科技板塊正吸引市場大量關注及投資,今年本港有多間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正反映出相關領域的融資需求亦不斷增加。
史美倫指出,在集團為生物科技企業提供場所和資金時,亦樂見其他行業參與者為該板塊提供支持,包括恆指公司容許將有關企業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政府亦在過去數年投放了約1000億元於生物科技等相關領域。
她指,新冠肺炎疫情為社會、經濟和政治都帶來重大改變,但香港市場在困境下,再展現出其活力及韌性。今年首7個月的新股集資額按年升56%,7月份的日均成交額更按年升1.4倍。
她又指,港交所過去進行了大量工作,去吸引來自外地,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企業來港上市,認為香港市場是亞太區的一個國際化市場,而生物科技、醫療健康板塊將成為香港市場的主要動力,而集團亦將會繼續尋求更多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
姚嘉仁:在港上市生物科技企業進展良好 今年至今日均成交14億
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至今在流動性及股價表現上都取得良好的進展,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及市場主管姚嘉仁透露,20家在港上市生物科技企業由上市至今的股價已增長70%,今年亦平均增長了44%;日均成交額亦由2018年的2.7億元,增加至今年的14億元,反映出相關企業在過去數年已有良好發展及市場關注,證明行業的長遠發展潛力。
他指,在20家在港上市生物科技企業中,有3家已進行新股增發,涉資243億元,香港的再融資發展完善,這些企業的股價亦穩步上升,突出行業未來的增長前景。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及上市科主管陳翊庭指,自港交所在2018年4月進行上市改革,容許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至今已有20家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總集資額達480億元。當中,亦有部分企業已成功籌集到新資金,金額達460億元,幾乎達到新股集資期間的金額。
康希諾生物:疫苗正進行臨床測試 料3至6個月有結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康希諾生物(06185)首席財務官王靖在港交所生物科技峰會上表示,新冠肺炎考驗了企業反應速度,公司由首天收到病毒排列,至疫苗首次進行臨床試驗,過程僅用了55天的時間,認為疫情為企業帶來研發、監管溝通等考驗。疫情對產業鏈帶來挑戰,公司現時正研究可自我供應的設備及原料等。
她透露,疫苗現時正進行臨床測試,估計將在3至6個月後有第三期的初步結果,又強調疫情正以前所未有速度的開發。
同場的泰格醫藥(03347)高級顧問陳文指,泰格醫藥在疫情期間,曾為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作臨床測試,並且有參與其他地方的測試,又指,行業在今次疫情的參與度,都較「沙士」時有更大的進步。
信達生物(01801)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俞德超認為,公司亦受到疫情影響,但隨著內地疫情受控,業務亦迅速恢復,生產亦未有受影響,預期疫情過後,行業將會有更好的發展。
撰文:採訪組
etnet App
精明外匯買賣三招「睇圖-比較匯率-預設提示」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Android: https://bit.ly/2UNb3QN
etnet強化版MQ
iOS/Android: https://bit.ly/3ljjA98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