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展望-波瀾跌宕】內外夾擊難維穩 滬綜指年跌15%成交縮
30/12/2022
2022年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罕有出手發放「維穩大禮包」,用800字對焦點經濟問題作出一次性表態,把滬綜指從接近3000點的心理關口撈了上來,不過和後來4月和10月的A股表現相比,3月時的滬綜指只能算是低處未算低。數數今年,以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為目標的大大小小會議開了不少,不過當局提及的種種風險卻仍未順利化解。對A股而言,2022年是中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防範風險爆破的一年。
2022年收官,滬綜指全年下跌了15.13%或550點,結束連續三年上升的趨勢,全年高低位差達到788.24點,振幅21.66%遠高於去年,而個股表現同樣慘淡,僅煤炭、旅遊及餐飲板塊今年顯著上升,逾4900隻股份中只有四分之一的股票從年初至今是賺錢的。
今年A股交投表現亦較去年為差,兩市全年日均成交925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縮減12%。而外資今年透過陸股通累計淨買入900億元,為連續9年加倉A股。
比起指數點位波動,更為兇險的是維穩破功場面不時發生,連資深投資者都損手爛腳。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有業績記錄的85家百億私募今年來整體收益為-5.86%,多家老牌百億私募的年內最大回撤超40%;有網紅投資大V於近日宣告清倉認輸,直言自己很多年都沒法翻身,未來要努力「搬磚」儲錢。
對於明年前景,專家對《經濟通通訊社》表示,中國能否在第一季讓疫情「快速過峰」、海外各國央行會否提前結束緊縮政策,以及市場投資者是否能拾回信心,都將是影響A股表現的重要因素。
相關文章:
【回顧展望-波瀾跌宕】半導體股成暴跌王 地產股悲喜交雜僅小跌
美國高息時代吸資 跨境資金流出破紀錄
A股市場走勢當然離不開監管部門的關照,但隨著不少A股股票被納入國際指數基金,加上美國此前的直升機撒錢模式刺激外資流入中國,外資對A股亦形成了一股影響力,所以當全球央行轉向緊縮時,外資流出為A股帶來了強勁沽壓,構成風險。
今年以來美國加息幅度達到425個點子,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經去到4.5%,進入了2008年金融海嘯後所未見的高息時代,但這邊廂中國不但沒有加息的條件,還在今年兩度降準及兩度調降MLF利率,中美兩地貨幣政策相悖而馳,中國和美國10年期國債利差罕見倒掛,人民幣計價資產吸引力減弱,美國對中國市場形成了巨大的資金虹吸效應。
如何判斷外資正在流出中國證券市場,可以從國家外匯局發布的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來調查。數據顯示,由今年初截至今年11月,銀行代客跨境證券投資項目下淨流出資金已經高達13571億元,和過去幾年的持續流入情況呈180度大轉彎。
儘管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和A股表現的正相關性並不大,但在個別月份卻有著一致性。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之後,中概股退市風險在今年3月迎來一波爆發,加上有華爾街大行分析師再度呼籲中國股票「不可投資」,引發A股暴跌,在整個3月滬綜指累計跌幅超過6%,而同月的銀行代客涉外-證券投資項目的淨流出量高達2625億元,比2020年3月疫情初期時的流出量還要多,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流出額。
從嚴苛封控到全面放寬 A股兩頭吃虧
經濟增長是資本市場的基本面,中國經濟表現不佳最終仍然會影響到A股的繁榮。大多數中國人今年的生活都被疫情左右,從綠碼出行到核酸檢測常態化,再到足不出戶最後到集體搶藥,國家的防疫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不可估量,亦會部分反映在股市上。
今年3月28日,作為全國金融及物流中心的上海一改此前精準防疫政策,以黃浦江為界分區分批實施全民核酸篩查,全市人民足不出戶超過一個月,就連買餸都要依靠團購,各金融機構都需要派駐員工到辦公室長期作戰,供應鏈嚴重受阻,商業活動顯著收縮,牛津大學研究顯示,中國於4月中下旬直至6月的疫情控管指數高達79.17,而在整個4月期間滬綜指跌幅高達6.3%,4月27日當日更錄得2863.65點的全年最低位,也是2020年5月以來的新低。
(shutterstock圖片)
在全球各國都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國何時放寬疫情防控成為今年股市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外資大行分析師紛紛化身國情專家,預測中國改變防疫政策的窗口。外界普遍認為,第一個窗口是上海3月疫情爆發,但隨著當地精準防疫政策流產,這個窗口自然而然便錯過了;接下來備受期待的窗口是「二十大」結束,但是《人民日報》在大會召開前連日刊登文章,為動態清零政策護航,直言「躺平」抗疫沒有出路,放開預期成空,在10月期間滬綜指跌幅超過4.3%。
到了11月,防疫形勢愈見嚴峻,多地長期封控也無法阻止疫情蔓延,民間控訴嚴格封控、核酸公司造假等不滿的聲音漸大,再加上地方財政難以負擔昂貴的隔離和檢測費用,中國終於放寬防疫措施,衛健委先在11月公布封控措施放寬的「二十條」,再到12月7日公布「新十條」,在此期間滬綜指連續三個星期上漲,累計漲幅達到3.5%,中斷至7月以來的下跌趨勢。
不過當局「全面放開」的速度遠超外界想像,11月還在強調疫情動態清零不動搖,來到12月衛健委就將新冠病毒降級到乙類傳染病,取消入境限制,更宣布在明年1月8日起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中國當局希望這一波疫情能快速過峰,在春節後全面恢復經濟生產,不過內地感染變種病毒的個案正在劇增,多地勞工集中染疫停工,讓11月的經濟頹勢直接延續到本月,就在12月19日至23日一周,滬綜指表現跌了3.85%。
政經大勢變動 引發短線劇震
經濟景氣度下行,疫情防控從緊到鬆,都是大致上能預料到的,不過政局變化則是難以預估的,因此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也就更強。中共於今年10月召開「二十大」,會上公布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名單,市場當日評估中共最高領導層變動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陸股通於10月24日淨流出179.12億元,創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新高,滬綜指當日下跌逾2%。
2022年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無減緩跡象,尤其是經濟領域的對抗更為激烈。今年5月美國連同亞洲多國建立「印太經濟框架」,旨在數字經濟、供應鏈、綠色能源等方面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聯繫;美國兩院於7月通過晶片與科技法案,加強對高科技產業提供高額補貼,另一方面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出台更廣泛的出口管制措施,例如在今年12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多家晶片相關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隔日A股半導體板塊挫超過2.3%。
台海問題升級同樣影響到資本市場表現。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於8月2日晚上歷史性訪台,台海局勢來到逾25年來最緊張一刻,滬綜指在佩洛西抵台前夕一度下跌超過3%,不過裂口在隨後數日修復。
除了本國政事之外,周邊地區衝突亦牽動A股市場。在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派兵進入烏東頓巴斯地區,地區性的政治危機升級成全面戰爭,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浪湧,當日滬綜指一度暴跌超過2.5%。俄烏戰事並不如各界想像般發展,俄羅斯軍隊屢吃苦頭,官商民各界都受到了西方國家無區別金融制裁,不過中國始終未就事件明確表態,因此與西方關係變得更為疏離,加上戰事引發了全球供應鏈危機,促成A股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連續四周下跌。
專家:明年A股走勢看五因素
展望明年走勢,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指,他預測明年的股市震盪幅度會比今年小,亦不會像今年這樣錄得較大跌幅,不過投資者仍然要保持謹慎,因為疫情影響不可能到了明年就馬上消失,經濟狀況亦受制於內外各種環境因素,可能還是處於一個艱難的復甦狀態,「實體經濟不可能做得太強」,認為明年不具備出現較大幅度反彈的條件。
桂浩明就明年A股走勢提出三大影響要素。一是看中國政府對於穩經濟各方面政策的出台,以及相關具體措施的落實,二是看疫情是不是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三是看海外是否出現顯著的經濟不景氣狀況,以至於影響中國外貿情況,四則是看整個市場投資者的信心,民眾是否會傾向選擇儲蓄,五則是看中國當局會否出台更多措施,尤其是改革,來穩定股市以及推動市場積極性。
撰文:經濟通記者楊英傑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