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09/08/2023 11:59

《政經范局-范強》鯨魚之死該反省甚麼?

  《政經范局》當一條游入香港水域的鯨魚最終死亡時,這個城市又一次陷入了誰是誰非的爭
吵。然而,任何敏銳的觀察者都應該發現,圍繞著這條布氏鯨的到來,香港社會內部其實存在難
得的共識:那就是市民普遍希望條鯨魚「既來之,則安之」。
 
  如果牠拒絕離開的話,我深相絕大多數市民甚至願意為牠大費周章,安排一個長遠的家,雖
然這並不符合牠周遊四海的習性。正如整整20年前在元朗山貝河,也曾有市民僅僅是隱約看到
貌似鱷魚的影子一閃即逝,結果記者接報前來守候,居然真的發現了這條小鱷魚的蹤影。
 
*傳媒:努力重植貝貝式快樂結局*
 
  傳媒的曝光引來了公眾的高度關注,一條自由行走的鱷魚本也該被視為威脅人類的「害蟲」
。當時正值沙士疫情尾聲,小鱷卻給這個城市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樂。漁農處用了大半年時間才
捕獲牠,漁農處和香港電台還為牠舉辦了全港徵名大賽,牠最後被命名為「貝貝」。
 
  雖然面對劏房之苦,但全港市民並不反對為牠大興土木,在濕地公園建了一個五星級的家,
而牠現已長成了名符其實的大鱷。有了「人鱷情未了」的體驗,但凡香港的山川海洋出現「不速
之客」,各家新聞機構哪怕記者再短缺,都必定會騰出人手去搜證一番。
 
  雖然我不確定,記者們出海搜尋布氏鯨蹤影之時,是否意識到兩宗新聞時間點的出奇相似:
貝貝現身於沙士疫情之後,而鯨魚來自於新冠疫情解封之時。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新聞機構在過
去20年,確實真心誠意試圖為市民重植一次「貝貝式」的快樂大結局。
 
  因為在「創造銷量」、「製造話題」等污名化背鍋之下,記者、採訪主任們其實都理解,讀
者需要不時獲得幸福感,包括接獲一條鯨魚游到了我們居家附近的消息。雖然一隻鱷魚,一條鯨
魚的出現,初看起來並不是甚麼天大的事,但是一次又一次,卻超乎尋常地吸引了公眾注意力,
並在城中蔓延一種歡快的情緒。
 
  這就是傳媒在報道鯨魚蹤影之初,較傾向於營造「開心故仔」的原因,直至吸引了足夠的公
眾關注,大批市民出海圍觀。從貝貝的快樂大結局,到鯨魚的死亡收場,本港傳媒吸收了重要的
採訪經驗,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在當前新聞界人手青黃不接的情況下,這種經驗會否得到
有效的提煉和傳承,從而提高對同類事件的報道水平,已經成為切實的難題。
 
*公眾: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雖然鯨魚死亡的原因仍有待確定,但近距離圍觀鯨魚所帶出的市民生態意識缺乏,是引發批
評的主要問題之一。公眾人士,尤其是與事件有直接關係的個人或群體,往往會對事態的發展產
生關鍵作用。例如在貝貝事件中,究竟牠為何會流落山貝河,一直未能查個水落石出。較多的推
論是牠從飼主家中逃走,或是因為體積過大而被人棄養。
 
  大約兩年後,大埔林村許願樹部分樹幹折斷,則是因為公眾祈福的社會群體活動造成。當時
有件值得一提的事,就是許願樹雖然廣為人知,但市民普遍也就是前來祈福而已,對大樹本身的
狀況所知甚少。反倒是一位旅居當地的荷蘭籍男士,平日一直有留意家居四周的樹木,當時對記
者如數家珍,把許願樹及附近的樹木狀況講得一清二楚。
 
  時隔20年後,當一些市民抱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心情前往觀鯨時,由於這條鯨
魚基本上對人類不構成威脅,因此遊人和船家們縱情靠近,整個過程中對人與野生動物之間應保
持「安全距離」一無所知。個人認為這倒不是出於相關人士的惡意,而是反映出本港一個相當奇
怪的現象:
 
*教育機制:支持環保但遠離日常生活*
 
  我們的教育資源並不貧瘠,環保和專業團體在媒體的曝光也不少,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
態意識卻達不到一個現代國際都市應有的水平。因此從公眾層面而言,圍繞著鯨魚之死所反映的
問題已不是「生態環保」的問題,而是補足市民對周遭生態「零知識」的問題。
 
  在香港,不同城區有不同的生態特點:在元朗成長的小朋友,可以目睹成千上萬候鳥來往米
埔;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港島區成長的小朋友,一抬頭同樣隨時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的麻鷹在摩天大
廈之間盤旋;我們同時還有漁港,而類似布氏鯨這種大型海洋生物亦會不時造訪。
 
  我們也不缺生態教育設施,例如貝貝的家就位於大型濕地公園。問題在於,在諸如環保問題
上,實際在包括其它諸如法律、商業、理財等方面,我們的普及教育缺乏面向日常生活的實用知
識,使得離開書本和考試之後,生態就變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缺乏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
實際上也局限了我們開發獨特生態資源的商業潛力。
 
*生態商機:一窩蜂而上短期謀利*
 
  例如今次與鯨同樂,就製造了一種「原始」的觀鯨商機。它缺乏公共規劃和管理;對公眾不
具備生態維護教育價值;其有限的商業利益,亦隨著鯨魚的去留而不可持續。從濕地到城市觀鳥
,從山地到海洋生態多樣性,再搭配便利的交通設施,香港具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可惜的是
政府、企業、環團和民間還不具備足夠的社會綜合實力,將之串連成可持續的產業鏈,而停留在
圍觀鯨魚這類一窩蜂而上的短期謀利。
 
  如果對比新西蘭這類國家,我們不難發現,較為普及的生態意識,使得這個國家能夠把生態
資源充分轉化成可持續的旅遊產業鏈。雖然該國在生態保護方面有全面和嚴格的法例,但大部分
問題通過民間的自律行為就已獲得解決,政府執法只是最後手段。
 
*政府:市民的幸福感重不重要?*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留給特區政府的檢討空間已經不多。但如前文指出,市民在日常生活中
的生態意識缺失,以及對生態資源開發造成的局限性,其實都是政府在教育、企業籌劃等各個領
域的工作之一。這類工作所覆蓋的施政範圍,也遠遠超過了某個單一政府部門的執法問題。
 
  從政府行政角度而言,特區官員在遭遇類似問題時,往往較多強調政府權限,法例真空,及
執法難度等等,而較少檢討的,是官員在決策過程中可以動用何種酌情權
(discretionary power)。
 
  且就部門協調而言,從貝貝獲救到鯨魚之死時間跨度達到20年,期間還發生過許願樹倒塌
等,政府是否已經建立跨部門工作程序和啟動機制,當傳媒曝光鯨魚蹤影並引發公眾關注後,隨
即按程序展開各種工作?
 
  從更為重要的政治角度而言,一如本文開篇指出,特區政府更應該留意到,從貝貝到鯨魚,
市民希望妥善對待野生動物的普遍共識,以及這類事件處理得當對社會民情的重要影響。作為一
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諸如樓價等問題因受到外圍因素影響,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解決,因此特
區政府尤須注意把「小事」辦好。因為,市民的幸福感是可以從成功營救一條鯨魚、一棵樹,一
點一滴累積起來,社會共識亦然。
《經濟通通訊社評論員 范強》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etnet30周年連環賞】睇住賞維柏健webber naturals ®健骨MSM(活絡配方) (價值HK$412)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秋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