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記者許英略10日專訊》政府收入佔比平均約15%的賣地收入,因發展商
缺乏投地或補地價意欲而表現低落,加上印花稅收入受制於股市、樓市表現淡靜,以致財赤,並
且於近年連年舉債。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較早前亦表示,不排除本財年未必全年供應目標,亦暗示
政府不會只顧全年數字目標去推地;市建局早前首推分期付地價方式招標,亦僅收1份標書。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向《經濟通通訊社》證實,發展商絕對是缺乏投地意欲,由於其財
務壓力在減息後仍高,短期內對購入新土儲興趣不大,尤其是手上擁不少土儲的大型發展商。另
今年賣地收入亦不可能達標。
不過,他建議政府可以鼓勵他們參與投資。在息口回落到低水平以前,政府可考慮以公、私
營合作模式發展土地,發展商只負責出建築費,且配合投標計算日後雙方分紅比例,「大家在共
同對後市有承擔情況下,可能(情況)會更加好」。該模式即免除發展商地價成本。他指出,政
府或未能以此舉即時解決財務狀況,但在樓宇開賣時,回報可能大很多。
*可考慮停止造地*
公、私營合作非新鮮事,類同概念例如近年倡議的「片區發展」,或是去年重推新版私人參
建居屋「樂建居」項目,惟反應冷淡依舊流標收場,曾煥平則直指「樂建居」計劃條款「幼稚」
,其中出售單位售價的固定折扣率為市價的35%,「政府負責土地政策官員可能不夠貼地」。
他提到,建築費已達每呎五、六千元,若只准售七、八千元不足以支付建築費及利息。
仲量聯行於去年曾建議政府重推勾地機制,以增加成功出售地皮機會。接近一年過去,曾煥
平認為勾地仍屬好事,但時候未到,由於樓市未完全尋底或企穩。待樓市稍稍復甦,或經濟已經
完全復甦,才去重推勾地機制則效果可能事半功倍。至於樓宇供應未達標,房屋亦供過於求,是
否需要停止造地,他認為值得考慮,但一些是關於新界西、北基建,與大灣區融合工程可以繼續
推出,交椅州填海計劃等則可「容後再談」。
*政府進場收地孰好孰壞?*
北都區將是近年發展重心,惟有發展商未在限期前為手持土地補地價,政府同時進場出錢收
地。據政府今年5月披露,北都已知或預算的項目涉及成本逾2247﹒87億元,當中逾半用
於收地,佔約1218億元或約54﹒2%。考慮到現時政府財政狀況,曾煥平認為,政府要考
慮收地是好事或是傻事。由於發展商已於多年前擁有相關土地,成本可能已歸零,而政府動用《
收回土地條例》等「尚方寶劍」收地,發展商可即時確認盈利,「如果政府繼續用這個態度,多
多(地皮)都有得收……自己放錢進去十幾億收地,但賣不到地,就這樣出錢」,他形容就如送
錢予發展商,但相反在前述公、私營合作模式之下,可能殺出一條新血路。
*標準補地價「名存實亡」*
另一方面,政府今年初擴大標準補地價範圍,認為安排長遠有助達致活化工廈、釋放新發展
區以外新界農地潛力,增加房屋和其他土地供應,但反應同樣冷淡。曾煥平則認為,標準補地價
已經名存實亡,雖然標準補地價推出至今有所調整,但整個機制並不一致。他舉例指,去年11
月越秀地產(00123)油塘東源街及崇耀街項目補地價金額逾13﹒46億元,平均每方呎
只約2040元,但鄰近的油塘灣綜合發展項目則建議補地價每呎3900元。因此,他建議政
府檢討整體補地價的思維。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