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把握十四五機遇 雷鼎鳴:港宜發展科技融入大灣區(有片)
27/09/202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她早前透露特區政府正積極跟進「十四五」規劃,並會在《施政報告》中詳細交代。「十四五」規劃包括國家與香港的政策、產業及市場對接,國務院早前便公布了「前海港深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前海深港合作區總面積擴大8倍,香港如何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以及如何在施政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成為今次《施政報告》的亮點之一。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雷鼎鳴對《經濟通通訊社》表示,要帶動「十四五」規劃首要打通中港邊界,政府在施政上要拆牆鬆綁,便利內地和香港企業合作。
香港宜發展高新科技 配合大灣區產品製造
國務院於9月6日公布「前海港深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支持進一步擴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包括將前海合作區擴展至原來的8倍,達至120.56平方公里。為配合前海港深合作區的發展,林鄭預告在《施政報告》中會有新界北整全規劃,又稱會以「一地兩檢」方式設立新口岸,方便人流往來,惟未透露更多細節。
雷鼎鳴批評現時中港邊界「畫得很死」,不管是經濟上、科技上還是人流上,如要利用前海合作區的發展機遇,政府應打通邊界。他表示,國內知名的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DJI)曾想把公司設在香港,但由於香港在物流上難以配合,於是決定在深圳設廠。在深圳,廠商可以在幾小時內把零件、服務送來,現時香港難以做到。
雷鼎鳴認為大灣區在應用研究和產品製造上是世界級的,但在基礎研究上則不及香港,香港的高新科技和大灣區是有相當不錯的協同效應,將兩地的長處結合相當重要,但他批評政府在融入大灣區發展方面非常滯後,受疫情影響,內地和香港遲遲未能通關,如一日不能通關,所有規劃都是「鏡花水月」。
香港發展前海合作區是危還是機?
雷鼎鳴表示,前海合作區如此大規模的企劃,香港能做的事,別人也能做,是競爭還是機遇,視乎政府的積極性。現時政府面對兩大問題,一是負責官員的對口問題,二是施政上需要拆牆鬆綁。他表示,內地負責前海合作區的官員,都是省內最高級的幹部,但香港只委派一個局長負責,不但不對口,而且「政治不正確」,似乎對外發放一個錯誤訊息,香港不太重視前海合作區。他認為香港至少要找特首級的人負責這項企劃,例如林鄭。
雷鼎鳴又指,香港政府不擅長計劃經濟,但這不定是壞事。香港素來是靠自由市場,靠企業家自己找機會,很多時候,企業家找到的機會比政府官員更多,因此,在施政上不能只靠政府官員,政府要聆聽企業家的訴求再去制訂政策。現時很多內地商戶都想和香港企業合作,政府在施政上應拆牆鬆綁,看看如何便利內地和香港商企,再由商企帶動施政。
撰文:經濟通記者張可怡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