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滬專訪】利豐朱為眾:在內循環戰略下布局中國市場
19/11/2020
今年的新冠疫情對零售業打擊巨大,作為全球最大的供應鏈服務商利豐,在上半年也遭到了重創。由於利豐的主要客戶是歐美零售企業,這些企業在上半年停工停產和出行限制等防疫措施下損失嚴重。
利豐首席運營總監朱為眾在上周閉幕的進博會上接受《經濟通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全球供應鏈必須是個互補的供應鏈,而不是獨立的、互相競爭的供應鏈,這是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發」(林雯婕攝)
利豐首席運營總監朱為眾在近日在接受《經濟通通訊社》採訪時提到:「今年約有10%至20%的客戶由於疫情而導致運營出現問題;大部分客戶銷售下降30%到40%是正常的,幾乎沒有不受影響的零售企業。」
在今年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內工廠停工導致大量歐美訂單無法交貨而被取消,部分訂單移出到越南、印度等地。隨後,中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但歐美的疫情逐漸嚴峻起來,歐美客戶又因當地市場停滯而取消訂單,令此時已經復工復產的中國工廠無訂單可做。在這期間,利豐所做的就是極力從中撮合,說服歐美客戶盡量恢復已經取消的訂單、已有的訂單付一部分錢,以維持中國工廠的生產和供應鏈的運作。
在疫情最初的陣痛過後,美國消費者壓抑的購物欲逐漸復甦,雖然美國市場實體零售仍未完全恢復,但線上消費已經開始大幅增長,愈來愈多的訂單回到了中國,就連早前移出到越南、印度等地的訂單也回到了中國。
「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世界是個無國界的世界,全球供應鏈必須是個互補的供應鏈,而不是獨立的、互相競爭的供應鏈,這是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發。」朱為眾說道。
利豐夥京東以數字化賦能供應鏈 布局中國市場
在中國早早地控制住疫情後,中國消費市場在政府多方面政策刺激下開始復甦。從數據上看,今年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由負轉正,隨後到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較去年同期增長4.3%,展現出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大韌勁。有鑒於此,利豐近年來也在不斷布局內地業務。最新的動作是在今年7月底,利豐與國內電商平台京東(09618)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京東以其數字化的能力幫助利豐發展數字供應鏈系統。同時,利豐則可以幫助京東在時尚家居品類的布局與品牌資源儲備,協助京東打造國際化的自有品牌。
朱為眾指出,和京東的合作是利豐開拓中國市場的重要里程碑。特別是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雙循環戰略,其中內循環就是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從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的模式轉變成產供銷都在國內完成的模式。這給擁有強大供應鏈系統的利豐帶來了機會。
朱為眾解釋道:「過去國際品牌在中國開店,要從全世界的生產基地(如中國、巴基斯坦等)將商品運到中國,入境要付進口關稅、經過商檢等流程。如果在國內賣不掉就要打折促銷就地消化,這是個非常昂貴的模式。而之後出現跨境電商的銷售模式,就是中國消費者直接從網上購買美國的商品,這些商品原來也是在中國或是印度生產的,發貨到美國。在中國消費者網購後,商品再以包裹形勢從國外運到國內的消費者手上,這其中的成本十分巨大。」
幫助中國企業將外銷轉成內銷
而現在,利豐與京東的合作就是為了幫助原本在中國做出口的企業將外銷轉成內銷,做到就地生產、就地銷售,令效率和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京東可以利用大數據預測市場需求來決定產量。在京東的大數據幫助下,生產可以做到小批量的試單,銷售行情好的商品可以大批量返單,對於市場需求的精準程度大大提高。
朱為眾說:「目前已經有一小部分供應商開始嘗試做內銷,並取得成功,利豐和京東的合作是一個戰略投資,目前利豐的實體供應鏈在一些節點上已經數字化了,比如利豐的針織智造平台解決方案,可以將針織衫的定制生產周期從傳統的10個月縮短到2周。現在有了京東的幫助利豐可以加速以數字化賦能整個供應鏈。」
現時外銷企業轉內銷在程序上並不複雜,但朱為眾強調,內銷和外銷是涇渭分明但是齊驅並進的兩個行業,內銷注重品牌建設,而外銷只是按照訂單做純粹的製造商。利豐的任務就是幫企業造好供應鏈管理,這樣企業就可以專注做打造自己的品牌。
撰文:經濟通駐滬記者林雯婕
etnet App
精明外匯買賣三招「睇圖-比較匯率預設提示」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Android: https://bit.ly/2UNb3QN
Huawei: https://bit.ly/33So8LS
強化版MQ
iOS/Android: https://bit.ly/3ljjA98
Huawei: https://bit.ly/3hVRU7w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