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專訪】莫乃光:現行科技政策耗時研究;較難單靠創科局執行
29/08/2016
資訊科技界如同上屆立法會選舉一樣,都有兩名候選人競逐議席,同樣都屬於「泛民」與「建制」之爭,尋求連任的參選人莫乃光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年,政府都開始實施更多扶助科技行業的措施。
他有份倡議的政府與私人投資配對創投基金,將會在明年推出,而且之前爭取的「科技券」資助,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亦有推行科技券先導計劃,讓中小企以較小的金額支出,獲得政府資助。
莫氏認為,雖然政府已經成立創新科技局,但現時的工作更集中於對外宣傳,有感是「過度鼓勵」創業,因為初創公司其實有很高的失敗率,反而覺得局方是希望借此取得更多「影相」機會,增加曝光率,例如公布現時科學園有多少間創業公司進駐,但並不能夠解決現有的問題。
莫乃光指政府成立科技局,有感是「過度鼓勵」創業。
莫氏指出,現時仍有業界質疑成立創科局的成效,很多不同科技公司及前線員工對此都有疑問,甚至詢問為何他當初要支持成立。他坦言,其實業界有很多不同意見,支持和反對都是一半一半,但他一貫的立場都是要成立類似的政策局。
他表示,市民對現屆政府缺乏信心,政府的執行能力亦有問題,所以市民都關注新成立的創科局會否出現私相授受、官商勾結等問題,而且創科局的做法是以資助為主,難免會讓人擔心出現利益輸送,身為議員就要為此嚴格把關。
科技發展牽涉不同部門 不能只靠基建及資金
莫氏表示,現時政府大多只是為業界提供資金及基建支援,成立基金支持發展,或是興建大廈吸引高科技行業進駐,以近期的「再工業化」為例,政府計劃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大廈,把高層單位分組予高技術含量的製造業,但這些都只是走了第一步,但之後還有很多路要走。
莫指出,政府要有方法解決以往科技業界所面對的問題,每當出現新意念及新科技應用,就可能碰到法例不容許等問題,但政府的做法,就要先委託顧問公司做研究,再將研究報告公開予公眾諮詢,再要修改法例,耗費相當長時間,動輒就要3至7年。
他提到,政府處理Uber等叫車應用程式,就知道要處理科技行業發展,並非只能單靠創新科技局就能夠成功,涉及的還有運輸及房屋局等其他政府部門。他笑言,他自己不是參與特首選舉,不能夠協調所有政府部門,或是改善各個部門的溝通,但會就每個涉及科技的議題或建議,向相關的部門講解,在他擔任立法會議員的時候亦是這樣做。
莫乃光:政府應設試點推動行業,改變價低者得採購
資訊科技界參選人莫乃光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提到,如何改善現時政府對科技行業的支援,他認為,政府一直採取「由上而下」的政策方式,以推動智慧城市為例,5年內就推出了4個由不同部門負責的顧問報告,包括有發展局及中央政策組,但內容其實相當重複,亦要花費金錢聘請顧問公司撰寫報告。
他希望政府可以將政策導向改為「由下而上」的方式推進,可以為不同的政策建立試點,在一個特定範圍試驗這個新科技是否實際可行,相信成效會較現時政府以「規劃藍圖」的方式為佳。
他表示,其實外國很多地方都已經以這樣的做法推動試驗創新科技,以鄰近的新加坡為例,它希望可以成為亞洲最大的自動駕駛系統試驗地區,吸引其他國家的車廠在這裡安排車輛作路面測試,以開發汽車型號。新加坡就開放一個小區,容許自動駕駛汽車以受規管形式試驗運作。
莫氏指出,這種做法可以讓新科技得以實地試行,若果試驗成功,就能擴展至其他區域,香港正正可以參考這樣的做法,當然並非所有的新科技都一定成功,或者未能配合市場需求,但試驗過後就能取得實戰經驗,認為需要以政策措施,取代以往只靠金錢資助。
政府應製造需求,現行採購措施「反創新」
莫氏表示,政府需要為高科技及資訊科技行業製造市場需求,而政府龐大的採購量,亦是可以支持科技行業發展。他認為,政府應該改變以往「價低者得」的採購態度,購得的產品並非最新或最好,可以說是「反創新」的,甚至產生質量問題。
他提到,最近提供予人口普查工作人員使用的平板電腦及移動充電器,有充電器發熱燒掉,亦有部分平板電腦不能上載數據,可見這種採購方針往往連政府亦付出代價,結果就難以工作。若再以新加坡為例,很多時候同一種產品,新加坡政府的採購價格會較高,反映他們願意嘗試更好的產品。
莫氏指,明白不同部門的採購策略,都會受到審計署及庫務局的審視,並需要重新認真制定產品質素標準,亦可以引入更多新審核元素,例如產品新科技、創造新就業機會、引進外國技術,可以彈性處理這些採購方法。
文:黃健臻 攝:Dennis
*編者按:立法會換屆選舉,資訊科技界參選名單:莫乃光,楊全盛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