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解釋金錢決策 美學者奪經濟學獎
10/10/2017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美國殿堂級學者塞勒(Richard Thaler),榮獲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表揚其貢獻有助解釋人類決策。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美國殿堂級學者塞勒(Richard Thaler,圖),榮獲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晴報圖片)
塞勒認為其研究最重要的影響,是承認全部經濟代理人其實都只是人類,當作出金錢決策時並非嚴守理性,而經濟模型有需要考慮此因素。
學界一直假設人類的經濟行為,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基礎,塞勒卻證明人類無論從購物到投資,其實都充滿非理性行為。難怪現年72歲的塞勒獲獎後戲言,將盡力不理性地花費獲得的900萬瑞典克朗(約858萬港元)獎金。
作財政決定前 項目分拆考慮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塞勒的貢獻可分為3個範疇:有限理性、社會傾向和缺乏自我控制。理論解釋人類作出財政決定時,會將相關項目分拆成多個細項考慮;另亦研究消費者對公平的看法,如何影響企業為產品定價。
塞勒屬於芝加哥學派,其理論早已成為你我生活一部分。最佳例子是輕推理論(nudge theory)即通過適度運用誘因與推力能在不限制個人選擇自由的情況下讓人做出更好的決定。
有關理論啟發英國政府2010年成立輕推小組(Nudge Unit),尋找方法改變民眾行為,例如駕駛人士在網上申請延長駕駛執照期限時,輕微修改字眼吸引更多人攜帶器官捐贈卡。
另外,他過往推出數本經濟學書籍,包括2008年的《Nudge: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更被西方國家不少政客視為可提供不同方法和誘因,鼓勵民眾儲蓄和更健康地生活。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塞勒的貢獻有助為解釋人類下決定時連繫經濟和心理分析。他提出的實踐經驗證據和理論見解助開拓研究行為經濟學,對經濟研究和制定政策上具長遠影響。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