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廿年】沙士樓價跌至谷底 長期勾地限制私樓土地供應
22/06/2017
樓價在金融風暴後大受打擊,樓價只需12個月時間,就大幅回落,1998年10月樓價由高位回落45%,當時不少高價買入單位的市民,都淪為「負資產」,在2003年6月最嚴重的時期,負資產宗數更超過10萬宗。
03年時值沙士,九龍灣淘大花園有單位以55萬元成交,呎價跌至1242元 (經濟日報集團資料圖片)
市民紛紛歸咎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推出「八萬五」政策,但當時政府沒有表明政策改變,直至董建華在接受一個電視台專訪時,以1998年開始再沒有提起「八萬五」為由,反映政策不存在,讓市民感到嘩然。
千禧年樓價已經還原93年低位 政府出招大減供應
在2000年下旬,本港樓價已經還原至1993年的最低位,市民辛苦買入的資產大幅貶值,最終逼使政府推出措施防止樓價再跌,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在2002年11月推出多項房屋政策,時稱「孫九招」,以管控當時房屋供應過多問題,首先從土地供應著手,即時取消賣地,一年內暫停勾地,要求地鐵及九鐵暫停房屋項目招標。
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在立法會宣布救市措施 (經濟日報集團資料圖片)
公營房屋方面,孫明揚將興建公屋改由需求主導,即時結束居屋計劃,終止公屋出售計劃,停止私人參建居屋及房協資助自置居所計劃,先從資助房屋開始減少單位供應。當時為擴大購買需求,取消新盤內部認購限制,同時豁免限購一個單位及兩個車位限制。
公營房屋地皮反變成豪宅「天鑄」
由當時開始,政府就減少參與私人住宅市場,變相改由私人發展商主宰樓市,原先拆卸的山谷道邨地皮,本用作興建居屋,但由應停建居屋,部分土地由房委會交由政府拍賣,最終由新地(00016)奪得地皮發展豪宅「天鑄」。本身已經建成的私人參建居屋「紅灣半島」,就賣回給發展商,其餘居屋就改作公屋出租或成為政府人員宿舍。
紅灣半島因政府改變居屋政策售回予私人發展商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資料圖片)
減少土地供應 造就日後地價升高
樓價並未因「孫九招」而即時企穩,本港在2003年發生非典型肺炎疫情,更讓樓市雪上加霜,樓價持續下跌,疫情重災區九龍灣淘大花園當年有單位只以55萬元成交價,呎價跌至1242元,相當於當時新界私樓水平。
政府似乎看見樓市仍無起色,在2004年,政府決定只是實行「勾地」制度,減少土地供應,即是由地政總署定期提出一份公開的土地儲備表,讓有興趣的發展商「勾出」,並由發展商向政府報價,若價格符合政府的估值,就可以將土地用作拍賣。
「勾地」制度下成功出售的土地並不多,大幅降低私人住宅單位的建成量,供不應求的情況不斷推高樓價。政府在2010年主動從「勾地表」拿出土地拍賣,之後同時推行「按季拍賣」及「勾地表」,但始終未能夠改善住宅供求關係,最後在2013年正式取消「勾地制度」,改由定期拍賣取代。歷時14年的「勾地制度」中,只有57幅土地成功出售,若只計算住宅用地,更只有49幅,每個財政年度出售不足4幅住宅地。
土地供應少,都助長地價高企,即使「辣招」下亦無阻發展商進取之心,2013年一幅九肚地皮以過萬元樓面呎價售出,近年更吸引中資發展商來港投地,土地價格亦水漲船高,先有2016年海航集團以逾萬元樓面呎價,投得多幅啟德住宅地,亦有內地發展商以168億元投得鴨脷洲住宅地皮,創下本港住宅總地價新高,成為新地王。
撰文:黃健臻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