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央媽明暗兼施期維穩 人幣弱勢暫難言轉向
06/09/2022
「不是年齡,也不是堤壩,而是更像水庫的水位」,央媽三年前對人幣匯率「7」的妙喻餘音猶繞,但周一(5日)傍晚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仍被普遍解讀為「維穩」強信號。人幣今次「811」匯改後第三波貶值潮何時見底?參考日圓的表現或有啟示。
降外匯存準率+中間價持續強於預期
周一傍晚5時,當離岸人幣觸及6.9551的兩年最低之際,央媽突宣布年內第二度下調外匯存準率,下周四(15日)起由現時的8%減至6%;按7月底境內外幣存款餘額9537億美元計,相當於釋放近191億美元流動性。
下調外匯存準率,素來被視作調節人幣貶勢的政策信號;緊接周二(6日),人幣兌美元中間價錄2020年8月底以來首次跌穿6.9,但就連續第10個交易日強於市場預期(6.9096 VS 6.9304),或意味央媽已自行調整其中間價計算公式中的逆周期因子(CCF)。
儘管明裏暗裏維穩,但人行副行長劉國強昨日於國務院例行吹風會上的表述,「匯率的點位是測不準的,大家不要去賭某個點……我們有實力支撐,我覺得不會出事,也不允許出事」 ,恐暗示面對強美元勢如破竹,人幣壓力山大。
7如水位漲落屬正常,更關注資金流
多間大行對未來數月的走勢都偏淡,瑞銀不排除會觸及2019年中美貿易戰時的7.2水平(但料年底重上6.9);渣打不排除未來數周測試7算;高盛料未來三個月見7算水平;荷蘭ING預期第三季末達7.05;野村則指,外匯存準率年底前或再降1%,匯率則或貶至7.2。
相比人幣首8月兌美元貶值約8%,即使年底前真的見7.2,進一步貶值空間亦不過約3.5%;如同央媽2019年8月回應中間價破7時的金句--「7更像水庫的水位,豐水期的時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時候又會降下來,有漲有落,都是正常的」,真正令央媽關注的並非匯率點位,而是貶值預期牽動的跨境資金流動。
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外國投資者今年2月至7月連續6個月減持中國債券,並在4、5、6月連續三個月增持中國股票後於7月再次減持。
利差暗示易跌難升,中長期繫於TFP
此波貶值潮何時見底?短期而言,聯儲加息周期仍未到頭,中美國債利差倒掛難扭,人幣恐易跌難升。看看日本的例子,日美兩年期國債利差較去年底擴大逾四倍至約350點子,期間日圓兌美元從115樓下節節貶至140樓上。
再看經濟基本面,相比日本連續12個月錄貿易逆差,日企拋售日圓以兌換美元,中國的貿易順差卻接連刷新歷史新高,中企對人幣的需求仍提供部分匯率支撐,惟力度遠低於去年。值得留意的是,日韓兩國本幣兌美元上周齊刷新低,卻未能提振出口,勢給「人幣貶值有利出口」的觀點澆一盆冷水,換言之,提高產業附加值乃至全要素生產率(TFP),才是保持經濟競爭力的王道。
從此角度看,人幣中長期走勢係於增長動力再平衡,鼓勵基礎研究及創新,擴大國內需求,擺脫對房地產和傳統基建的癡迷,方是關鍵。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