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GDP首破百萬億 「正」冠全球難掩軟肋
18/01/2021
中國GDP「正」冠全球--受第四季6.5%超預期表現帶動,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定格於2.3%,勢成大流行肆虐下唯一實現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惟消費錄至少20年來首現縮水,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錄至少7年最低,經濟復甦軟肋亟需結構性改革政策動真格。
消費錄至少20年首次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周一(18日)揭盅,經歷去年四個季度分別-6.8%、3.2%、4.9%、6.5%的大落大起,中國去年GDP錄全年增2.3%,表現猶勝市場預期的2.1%,且總額首次突破100萬億(人民幣.下同)關。
儘管絕對增速錄30年最低,但環顧一眾難逃負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預估美國-3.6%、歐元區-7.4%、日本-5.3%、英國-10.3%、新加坡-5.8%、印度-9.6%),仍可謂「正」冠全球。
中國GDP總量去年首次超越百萬億人民幣關,按年增2.3%,勢成大流行肆虐下唯一實現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
分項看,供給端的工業增加值,表現明顯好過需求端的投資、消費;其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錄2000年有記錄以來首次負增長,而12月增速更按月放緩。究其原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實際僅增2.1%錄2013年來最低,或可見端倪。
消費者錢包扁扁,全年人均支出實際下降4%的大背景下,佔花銷三成的食品煙酒消費、佔花銷四分一的居住消費卻不減反升;伴隨而來的,是住宅商品房銷售額再刷歷史新高。
大流行加劇現有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經濟疫下的超預期表現,出口及房地產投資功不可沒,而跟出口強勁表現一致,今早揭盅的數據再顯示,去年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按年增19.1%、17.3%、16.2%、12.7%,高技術製造業、服務業投資同快馬加鞭。
不過,大流行加劇了中國現有的結構性問題,IMF於最新「第四條磋商工作人員報告」中就指,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是快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但國有企業去槓桿進展逆轉,特別是產能過剩的資本密集型行業,拉低中國平均生產力,且增加金融脆弱性,例如地方政府收支面臨日益擴大的缺口、私人部門債務顯著增長。該行關注,對中國而言,持久的收入增長將來自何處。
報告建議,財政政策應從支持基礎設施轉向家庭和強化社會安全網,包括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增加對低收入家庭的定向轉移、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高稅收制度的累進性和效率、加快劃撥國企國有股權予社保基金的改革等。
由此看,流動性盛宴退潮、更多國企違約、稅制/戶籍等結構性改革真格,2021料陸續有來。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