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13

七彩斑斕的鈞瓷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宋代藝術無論是詩詞、繪畫、書法、陶瓷都力求優美(exquisite),當代藝術卻以誇張的手法表現「醜」。有人說當代藝術不追求美的表現,只追求醜的表現,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視覺藝術不令觀眾感覺到美的存在、不令觀眾感動或產生共鳴,是那一門子藝術?

 

  這幾天整理書櫃,無意中看見由耿寶昌著的《明清瓷器鑒定‧清代部份》,漸漸在腦海中勾起一段回憶。很久以前與太太到沙田新城市廣場消磨一個星期天時,到商務沙田圖書廣場遛逛,無意中看見耿寶昌著的《明清瓷器鑒定‧清代部份》,便拿上手翻翻,卻被它的圖文並荗的文章吸引,站著打書釘超過十五分鐘。太太見我為一本書著迷,覺得很奇怪,因為她深知我對凡事都沒有太大耐性,如此有耐性地站十多分鐘翻一本書,不用說那本書一定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便說要買下來送給我。那是我第一次接觸中國文物,更是我第一次接觸清代瓷器。

 

  書到手後足足花了兩個星期天才把它看完。所謂看完,衹不過如水過鴨背般看了一遍。書裏面所說的清代瓷器特徵、鑒定方法,恐怕當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幾個月後,與舊同學談起清代瓷器,他問我為甚麽不到澳門爛鬼樓逛逛,那裏是中國文物的集散地,有很多收賣佬在那裏出貨,可能看到我一直想看的清代瓷器。他還說清官窰器應該難得一見,民窰器應該看得見,買得到。

 

  心癢難搔之下,我和太太便在下一個星期天一起過濠江。到達澳門後便急不及待跳上一輛的士直奔爛鬼樓。去到方知爛鬼樓原來不是一幢樓,而是一片空地,真是孤陋寡聞。我們倆走遍整片空地,看見的只是破破爛爛的民窰器,官窰器果然一件都見不到。其中一個大叔有兩件鈞窰大碗,他說是元代,我當時也不知是真是假,但見價錢衹是五百元一只,便買下來過過收藏家癮。幾年後才知東西是真元鈞,衹不過兩只碗都有「衝口」。

 

  入行後才漸漸接觸多了鈞窰器,絕大部份是大碗,樽樽瓶瓶少之又少,帶紫紅斑的更是難得一見。有一年在澳門用了三千元買了一只外壁上玫瑰紅,內壁上天藍釉,帶「衝口」的中型碗,直徑大約十五公分。我看沒有問題,一個大行家說不知是真是假,嚇得我以八千元就賣了給一個國內行家。幾個月後,同一只碗竟然出現在倫敦的拍賣目錄上,估價八千英鎊。學藝不精,吃虧的當然是自己。

 

戴維德基金會藏金代鈞窰紫紅斑胆瓶

 

  二年後,我接受一個比利時客人的邀請,跟他一起探訪「戴維德基金會」。「戴維德基金會」當年還在舊址,館長Stacey Pearson又友善又客氣,知道我鍾情宋代瓷器,竟然為我安排了一個hand-on session,讓我一個人可以靜靜地、悠閒地觸摸、欣賞館藏的宋代瓷器。「戴維德基金會」藏的宋代瓷器大部分都是世上難得一見的精品。汝窰器太過高不可攀,看過一遍便算;鈞窰器才是落入凡間的仙子。它們七彩斑斕的色調,令人很難想像是宋、金兩代的產物。比利時客人曾說看見一件精美的宋代瓷器會為之感動、讚嘆,心中佩服窰工們才藝之情油然而生;我看到「戴維德基金會」藏的鈞窰胆瓶,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柏斯傅戴維德(Percival David)在資訊不發達的民初時代,有如斯眼光、膽識,不禁令人深深敬佩。同是收藏家,柏斯傅戴維德封爵是實至名歸;趙泰來以欺世盗名的手段獵取名聲,卻是貽笑大方,真是如俗語說的「人比人,比死人」。有人說:「人生在世,不是求名,就是求利」;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名和利,凡夫俗子,如何看得透,勘得破?

 

金代鈞窰紫斑小碗

 

  以體積計,鈞窰器最值錢的不是大型器物,而是直俓衹有七、八公分至十二、三公分,帶紫紅斑的小碗。The Edward T. Chow Collection 的一對直徑分別是9.2和9公分的紫斑碗於1980年在倫敦拍賣,估價是20,000至30,000英鎊一只。這一對小碗三十多年來多次轉手,最近一次拍賣價已升到二百多萬一只。很多收藏家不明白為甚麽一只小碗值那麼多錢,更加不理解藝術品其實是不論大小,只講求美與不美。

 

元/明鈞窰天藍釉花盆及奩

 

  鈞窰器之中最引起爭論的是花盆、水仙盆(或奩)的製作年代。多年以來,兩大拍賣行佳士德與蘇富比,和大部分的鈞窰器圖錄都將花盆、水仙盤的製作年代定為金、元,但一直受到質疑,原因是金、元兩代鈞瓷窰址從來沒有發掘到花盆或水仙盤的殘片。最近幾年,兩大拍賣行才稍稍將製作年代推遲至元、明兩代。我傾向相信鈞窰花盆、水仙盆的製作年代是明初,而產地並非河南鈞窰,而是在江西景德鎮由宮廷訂燒,因此器底才會出現不同的數字(如三、五、七)表示大小不同尺寸,以適合宮廷擺設之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