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13

《獨居時代》一個人住的生活態度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有人說:任何人到最後幾乎都會成為一個獨居者。這是指較多人生中的自然現象:父母離去了,子女長大也各自成家離去了,最後兩個相伴的老人必有一個先離去,而剩下一個老人獨居。這是自然形成的獨居者。

 

  現代社會卻有愈來愈多的人不依循這種家庭生活規律,他們是自動選擇獨居,而且獨居漸漸成為全球崛起的新風潮。獨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獨居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許多人在獨居與家庭生活中徘徊。獨居時代成為一種值得探討的社會問題,以及我們要學習的一種生活方式。美國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寫了一本專著,書名叫《獨居時代》,副題是「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 」(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

 

  群居了20萬年的人類,在五、六十年前開始了獨居生活。書裏提供資料說明全球獨居者大幅崛起:十年內,全球獨居人口增加了33%。美國有七分之一人獨居,大多集中於都市。全球獨居比例最高的四個國家是:瑞典、挪威、芬蘭、丹麥 (有40%至45%的家庭為獨居) 。

 

  傳統社交生活仰賴家庭為基礎的國家如日本,約有30%人獨居。

 

  德國、法國、英國獨居比例高於美國。獨居家庭增加最快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巴西。

 

現代人為甚麼選擇獨居的愈來愈多?

 

  一、獨居是年輕人的成年禮,意味著可以脫離父母的卵翼獨自生活。年輕專業人士收入較穩定可以付得起房租,因而想要獨自生活追求自由與隱私。

 

  二、 30、40歲的單身貴族選擇獨居,是因為拒絕為不盡理想的伴侶犧牲自己的事業或生活方式。

 

  三、離婚男女是因為不再相信婚姻是快樂或安定的可靠來源。

 

  四、老年人多半喜歡一個人住,勝於與友人或子女同住。

 

  五、最重要的是:獨居,因為我有能力。

 

  六、世界歷史文化的變化:個體崇拜,女性主義抬頭,認為「我」比組成「家庭」或過團體生活更神聖。

 

《獨居時代》告訴我們:

 

  ‧獨居與年齡無關。

 

  ‧獨居不等於孤獨寂寞。

 

  ‧相較於已婚者,獨居者更熱衷於社交生活,朋友更多。

 

  ‧獨居者的心理健康優於與他人同住的未婚人口。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獨居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

 

  ‧獨居現象帶給世界文化、商業和政治的震撼。

 

享受獨居時代

 

  《獨居時代》的作者克林南柏格並非推廣獨居,也無意忽視獨居所必須具備社交與經濟上的條件。但透過作者對許多獨居者的訪談,不同人物的遭遇、不同的獨居經驗,你可以不必害怕獨居,在有機會獨居時,也可以擁抱幸福。

 

  許多獨居者提出一個明確而沒太多爭議的結論:他們會把「空閒時間」花在工作上。

 

  現代的經濟結構,有很多人都是自由工作者,互相競爭好的工作。年輕的一代,都很清楚勞方與資方之間不再存在社會契約。相反的,每一個人都做愈來愈多工作,特別是在職業生涯之初,因為希望能夠有個穩固的基礎。

 

  對志氣高昂的新一代專業人士來說,二十幾歲到三十出頭絕非結婚和建立家庭的時候。相反的,那是我們可以全心投入學業或工作,為自己留下成功印記的人生階段。我們把時間交給教育和僱用我們的人,剩下來的時間,我們就自我提升:學習新的技能,展現我們的多才多藝、旅行、搬遷、擴充人脈、培養聲望、攀爬事業的階梯;在市場上找尋更好的東西。

 

  以上種種,如果你沒有家庭及不必對誰負責,做起來會容易得多,獨居是最好選擇。

 

年輕獨居者: 投資個人成長

 

  當代經濟對年輕工作者的需索驚人。不在人生黃金時期把自己獻給事業,就等同放棄功成名就的希望。這種現象在營利企業是千真萬確的,而在看似不那麼具有競爭性的工作場所也是如此,包括大學和旨在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非營利組織。

 

  這是獨居愈來愈普遍的社會原因。

 

  現在,年輕的單身男女已經重新界定,獨居是卓越和成功的象徵,獨居不是因為社交失利。

 

  單身男女把獨居當成投放時間來追求個人和事業成長的方式。

 

  他們說,這種對自己的投資是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家庭就像大多數的工作一樣脆弱,最後每一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

 

獨居者的尷尬處境

 

  一方面,要強化自己的能力就必須進行「獨居計劃」:取得居家技能、學習享受自己陪伴自己,並建立一個人也可以展開冒險的信心。但另一方面這也需要努力交際:建立朋友網絡和工作上的人脈,甚至建立「城市部落」,藉由參與一個社群來取代家庭的功能。但大多數的獨居者邁入30大關之後,都會發現他們的社群隨著摯友結婚、生子,而漸漸凋零。工作上則無論報酬有多高,工作仍然無法滿足他們最深層的需要。這一點讓獨居者處境尷尬。

 

  已經學會享受「獨居時代」的人必須二選一:要不就試著繼續這種獨居經驗,要不就去尋求伴侶和家庭。對男人來說,這個選擇通常沒那麼急迫,但是女人卻另當別論,因為年近40還獨居,代表必須面對永遠無法生育的可能。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獨居時代: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

作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由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