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收入落差大,工務擔增妥規劃
08/01/2025
發展局公布本財年末季賣地計劃,住宅用地再次僅推一幅。雖然政府近月愈趨願意靈活回應業界意向,但全年度土地相關收入仍將遠遜預期,創近年新低,北部都會區連串大小工程的推進步伐及公私營分工,必須妥為規劃。
流標地捲土來 應市場改條款
面對反覆升溫的地緣政治壓力、未盡回暖的經濟動能,本地發展商不僅自身一手住宅餘貨充裕,融資償債成本亦高居難下,故疫後兩年取態均相當保守,近月還曾與市建局就啟德道地皮流標底因各執一詞。即使有官地成功賣出,每呎樓面地價也比早年相類地皮大跌。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的開場發言也好,傳媒的接續提問也好,均對準鼓勵商企入市的板斧。甯漢豪指出,前年曾流標的東涌擴展區住宅地,今次是因應市場意見重推,單位平均面積和數目此消彼長,相信有助增加回報率。
有別本財年首幅應市的小瀝源住宅地,中標者仍須負責興建長者中心及停車處,一再強調審時度勢推地的局長挑明,今次也是按訴求特選工程條款和工序簡單地皮,毋須興建政府設施。
儘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略趨樂觀,計及發債後,財政赤字應在1,000億元以下,但甯漢豪解釋,地價受經濟環境左右,特區政府不能純粹藉此應付開支,信息相當明顯。
按照未完整的公開數據,她指本年度相關收入累計超過40億元。
這意味著全年勢會大幅跑輸預算案交出的330億元目標,亦較2023/24及22/23年度的195億及699億元,還要差上不少。
由於重要收入下降,財政司近月銳意先節流、再開源。甯漢豪援引預算案指出,今後5個財年的工務工程開支,仍會以平均900億元為指標,只是當中的資源分配和工作先後有優次。
大眾首先要問,庫房及公共機構均莫財之際,公私界別將如何分攤工務工程成本。招牌上蓋發展模式遇困的港鐵日前放風,現金流無法應付未來10年開支,有分析相信,正正是不欲全盤承擔上千億的北環線成本。
公私擔子待議 省錢須顧影響
市民極怕東涌線、將軍澳線昔日為省錢造成的運力樽頸,將在北都或其他新區重現。一旦政府要入局參建,會否觸及每年發債1,350億上限,仍不敷應用?港深西部鐵路應否邀請港鐵以外的財團機構參與承建,均須及早籌謀規劃。
政府土地招標條款原本不時包括的社區設施,未必太有增值貢獻,當局倘在賣地時剔除,會否因為自身財力挑戰,迫於延遲交付、甚至局部煞停,惹人關注。
在北都的三個片區試點,發展局列明,負責企業將須承建部分公共設施如休憩用地,再交回政府管理,業界將視之為當區整全規劃的助力,還是抗拒揹起的財務擔子,當局要在未來近3個月好好摸清。
對特區政府來說,片區模式是減省現金流壓力的法門,由私企承擔工務基建,本就很可能要提供地價折扣,再想如願扶持助長重點產業,或要準備讓利更多,都有可能影響實際地價收益。
以啟德新區規劃漸次走樣廣惹批評為鑑,發展局確保北區全力向前邁進之餘,顯然也須貫徹積極溝通的精神,及早與商界和市民溝通,避免再像落馬洲河套創科園,坊間幾乎到最後一刻才知悉,發展密度和樓高將會驟增。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