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起一連7天來港考察調研前夕,政界盛傳,特區政府增加內地居民旅遊的要求,獲中央政府「積極回應」。新冠疫後,本港經濟復甦未如預期,擴展「自由行」確有望帶來立竿見影的刺激作用,紓解短期困憂,但刻下全城資產市場疲不能興,正嚴重拖累核心的金融產業,特區必須正視危機,從速自行推動改革、扭轉陳弊,拓建發展新局。
旅業較易救助 金融挑戰複雜
夏寶龍不足一年間再度南來,據悉主要為了解本港發展經濟、地區治理及改善民生情況。消息人士透露,中央快會公布擴大自由行,有議員料將由現時主要涵蓋一線城市及省會,增納更多二三線城市。
自由行2003年推出以來,推動全港旅客量反覆上揚,直到2018年達6,515萬的高峰,多年來撐起了酒店、零售、食肆等大量前線服務職位。面對通關後內地客減少消費,業界還一直冀望中央可復推「一簽多行」,並提升在港購物的免稅額。
無論中央拍板放寬哪些政策,旅遊及周邊服務業相信均立刻受惠,但本港現時幾乎全方位失速,市場預期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升幅進一步降至2.7%,長年貢獻最大逾兩成分額的銀行及保險業,均屢爆裁員消息,特區官員更應嚴陣以對。
當前股市、樓市萎靡不振,銀行不同業務幾乎無一倖免,新批按揭額連月來節節下滑,投資銀行更是重災區,首次招股、併購等大單生意均持續淡靜。
即使中央應允本地政黨的財金訴求,港股在當前環球地緣政局下的極低估值,亦會成為一大路障。就算政策要求中資企業優先來港上市,當全城近月少數新股,均常以接近下限定價,難免影響集資信心;研機制讓A股快速來港上市,亦因H股折讓重回近年新高,吸引力銳減。
中央要協助盤活港股,須打組合拳,如持續擴大互聯互通,放寬北水南來認購新股、投資外企,但那難以一步到位。港府亦要反身求己,趕緊敲定並祭出可行招數,如縮窄買賣差價、只向單一方收印花稅,促成高頻和即日交易;改以一股為單位降低買賣門檻;維持極端天氣不停市等,以求中長期可刺激股市交投活躍度。
政策快馬加鞭 全力克服障礙
坊間有聲音批評港府的效率,官方促進流動性專責小組去年8月成立後,除了還原印花稅至舊稅率外,只知縮減買賣差價獲接納,已有多間中小券商捱不住。誠然,本港的施政速度難望內地項背,創新科技縱獲寄予厚望躍為另一發展主引擎,但像昨日公布規劃研究的流浮山,相信在跨境鐵路2034至38年建成前,難以成為預想的「數碼新海岸」,在在警惕當局必須事事快馬加鞭。
當然,港府暫難提振交投,亦有非戰之罪。當內地、以至日本均能以政策指令,要求上市企業增加派息或回購,改善股東回報或公司市值,港府卻連在主要持股的港鐵,亦不是予取予求。專責小組需要廣泛諮詢,正正因當局簡單至縮短午膳時間,已曾惹來業界強烈反彈,要按個別意見所促請,仿效美歐進一步擴大夜市或盤前盤後交易,阻力只會更大。
不過,若政府認定任何政策如單股交易有潛力,應當迎難而上,全力掃除阻力,加快證券無紙化來配合。全城面對的內外逆風,比沙士後猶有過之,當局在向中央爭取優惠政策的同時,要經常檢視自身的不足,主動及迅速改革完善制度,更好應對外部及內部的嚴峻挑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