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定出發展時間表,北都四大區域定位亦更清晰,有利香港融入大灣區和長遠發展。北都這項20年大工程的挑戰亦不容小覷,港府有必要盡快制定明確財務藍圖,釐清項目錢從何來,方能鞏固社會各方信心,並有足夠底氣確保項目不會變形走樣。
北都規劃和理念正日趨成熟。綱領落實了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布局,將北都由「三圈」(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改劃為「四區」(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功能定位變得更聚焦明確。
綱領亦定出了清晰時間表。當局擬2027年或之前啟動所有主要項目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四成,北都未來5至10年漸見雛形,20年內大致完成發展。
有鑑於中央早已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規劃,提出2035年全面形成深港兩地園區協同創新格局、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居於全球領先地位,港府仍有必要加倍努力追上步伐,盡可能加快推進北都發展。
社會心中有數 信心方能鞏固
當務之急,則是盡快提出北都發展財務藍圖。北都新發展土地3000多公頃,新住宅單位50多萬個,20年工程橫跨4屆政府任期,很可能是過萬億的承擔。惟項目至今未有清晰預算,財政結構也尚不明確,始終是社會各方揮之不去的疑問。尤其港府銳意同時推進北都與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而當前經濟形勢比計劃當初提出時有所惡化,息口亦更高,財政挑戰更大。
事實上,北都項目收地和落實「基建先行」已涉及龐大開資,而新發展土地作為長期投資,資金回籠更需要一個漫長過程。工程20年間每年預算多少?何時達峰?何時回本?有何融資方式?資金比例如何?港府必須就此提出清晰想法,讓社會心中有數,從而相信當局能夠長期堅持,按計劃落實北都發展,兌現向市民的莊嚴承諾。
拓展引資思維 善用各地支持
籌集資金亦要開拓思維,北都前景廣闊,而且四區中的三區都涉及大量商業項目,應充分動用各地市場和機構潛力。北都旨在為香港市民創造更好未來,港府可考慮發行本地債券作為融資途徑之一。北都也是大灣區發展的一部分,而大灣區是國際交通和貿易樞紐,在國家「一帶一路」大計有重要角色,港府若有具體建議書,絕對可以爭取國家更多政策支持,引入內資建設北都。
海外方面,香港與東南亞、中東互動往來日益頻密,香港在金融中心、法律制度等方面優勢都讓他們大有可為。沙特阿拉伯有意在本港推出沙特股市ETF產品,說明中東正放眼香港市場;他們亦在積極綠色轉型,正正匹配北都科技創新定位。
就如特首李家超所言,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不缺資金,問題是如何善用市場資金配合政府發展。港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表明,可為企業量身定做提供一站式服務;施政報告亦提出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和辦公室,為北都和交椅洲等項目引資。還望港府快加與本地、內地與海外資本協商,靈活操作,彈性批地,同時盡早組織北都發展的財務藍圖,讓大計早日真正邁出踏實腳步。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