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1-10-11 07:55:11

港南北啞鈴發展 跨境協調增動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視,本港南北端未來將呈「啞鈴式」發展,分別盛載金融和創新科技兩大經濟引擎,而創科落戶與深圳比鄰的北部地區,可令兩地合作更廣更深。從沙嶺殯葬城此前所掀爭議可見,既有的「深港合作會議機制」未能支持「雙城三圈」布局,港府或有需要設專責機構統籌港深合作,引入便捷政策,也要引入嶄新思維,更大力推動創科,才能更早與金融業並駕齊驅。

 

打開更多「小門」 促軟硬件互通

 

  陳茂波表示,大灣區將成區域發展強大動力,創科產業聚集新界北部,更方便深港密切聯繫合作,營造更蓬勃生態圈、更完備產業鏈,有利加速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兩地金融、專業等高增值配套服務共同發展。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雙城三圈」概念,突破了過去行政和地域等規限,當中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所屬的「港深緊密互動圈」,放眼讓羅湖、落馬洲等口岸,上連羅湖、福田等深圳蓬勃地區,下接新田、古洞北等新區,一起發展。

 

  這互動圈內,本應還有討論、規劃約10年的「沙嶺殯葬城」,但特首表明,今後只剩下靈灰安置所,以回應深圳意見。事實上,立法會4年前批出沙嶺撥款時,總理李克強已將大灣區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粵港澳深化合作,惟本港議員當時尚未意識到新界北所肩負重任。

 

  從2004年起,港府每年與深圳舉行深港合作會議,作為前海合作、創科合作及關口建設等議題的溝通橋樑,卻也遲遲未有觸碰邊境融合。單是過去3年多,特首與深圳市主要領導會晤8次,始終沒有及早溝通解決沙嶺爭議,值得引以為鑑。

 

  除考慮增設負責北部都會區的副司長,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建議,來屆政府可成立高層次專責機構,專門統籌指導各相關局署,與深圳市不同單位洽商合作。

 

  雖然現屆政府已投資1,300億元推創科,但未來顯然仍要加快產業發展,才能與金融形成南北並駕格局;官員要為有意北上的各行各業打開更多「小門」,爭取與深圳、廣東,以至全國軟硬件互通,如引入雙向專利註冊、擴大「港澳藥械通」,以及降低外資准入限制等。

 

  可以預期,河套創科園、以至新田科技城,未來有一段長時間會「孤島」般佇立於未及發展的新界北,將須倚仗彼岸成熟得多的深圳科創園區,以及聯合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和人才落戶合共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

 

巨企龍頭效應 帶來人才技術

 

  港府已表明,今後冀聚合本地24家既有生命健康相關實驗室到新田科技城,惟無論團結香港基金,抑或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皆相信,當局仍要更積極引入大型企業,帶來大量人才和技術,創造「龍頭效應」,推動行業生態。

 

  反過來,港府亦得思索,已紮根深圳灣、光明和觀瀾等深圳既有高新科技園的科企,為何還要直接遷入本港的創科園,又或加設辦公室,是信任知識產權保障、偏好簡單低稅率,還是相中《香港2030+》規劃論及的資本、信息和意念的流通?

 

  本港竭力提供推動創科發展之際,也應與深圳密切協調發展,避免資源重疊和競爭糾紛,方能締造多贏。

 

【你點睇?】美歐官員今周商俄烏戰爭問題,你認為俄烏戰爭是否正加快步向結束?► 立即投票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蛇年行大運 新年好賞「飾」】etnet賞太歲開運趨吉避凶神器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