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1-09-13 07:55:15

吸引海內外人才 須投資基建房屋

 

  施政報告發表在即,特首林鄭月娥連月諮詢公眾,昨日透露會更積極搶人才,下月正式與深圳合推政策招攬人才。本港近期人口出現淨外流,當局要更善用前海、大灣區龐大潛力,大力投資跨境交通基建,和新界北住屋發展,吸引更多內地和海外人才來港工作或居住,也要嘗試緩減長期封關等負面影響,致力留住現有勞動力。

 

深推通關便利 港研跨境鐵路

 

  林鄭強調,施政報告重視未來發展,將好好利用一國兩制,以及掌握大灣區、前海帶來的機遇。她說,本港有數個範疇缺人,包括人工智能工程師、實驗室研究員,與深圳推出的「招才引智的聯合政策包」,將介紹兩地好處,吸引海內外人才,前來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港深的成功均繫於海納百川,但深圳近年顯然更進取。當地實施了近11年的「孔雀計劃」,徵集全球科技團隊和人才落戶,分別資助補貼高達8,000萬元和300萬元人民幣(約9,655萬和362萬港元),還以市價6折租售「人才安居房」。

 

  雖然本港早於2006年已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實際上只是方便入境的政策,外國人在港置業甚至要額外繳稅。林鄭日前坦言,1,000個配額最初「長期都用唔晒」,直至去年起申請人數始增加,需要擴大名額。

 

  大灣區廣東9市是本港未來最堅實的支持,理財通駁通了「四流」中的資金流後,港府要致力和鄰市令餘下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都更暢通。

 

  深圳近月已將聯合政策包列為今年工作要點,措施包括通關便利化,推動更多口岸24小時營運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天也表明,若以鐵路連接洪水橋與前海,客量大、環保又快捷,新界與珠三角西面的基建計劃,值得研究。

 

  港府要扭轉以往一到深圳河就停止規劃的慣例,不能只着力爭取外地科企專才、華人學者來港,也要放眼跨境人流,令在深圳科創園或前海工作,定居北環綫沿綫,一樣便捷可行,必須加快開發新界祖堂地、閒置農地成住宅。

 

大灣區機遇大 必須駁通「四流」

 

  根據統計處,本港人口去年中和今年中按年連續下滑,合計跌了約1.5個百分點,前所未見。撇除潛在移民,港府解釋,疫前已離港的香港居民,或選擇續留外地,或難以返港,俱可能導致港人淨移出。路透社也指,本港閉關令不少外國和內地人才決定回家,又引述美資大行高層稱,若明年次季仍未撤限,會準備辭職離港。

 

  本港人口年齡中位數達45歲,已逼近全球最高行列,近年多得從內地前來就學、工作的「港漂」充當生力軍,但浸大經濟系早前比較近4次人口普查數據後發現,不少高學歷的內地移民,最終未有長居本港,當局應當徹查底因。

 

  大灣區機遇不斷,港深推出聯合政策包招才,多少反映特首認真履行她口中促成者、推廣者兩個官方新角色,但要令創科專才安居樂業,新界交通和住宅建設,定要加速去馬完成。只要本港一直欣欣向榮,近期藉海外新政策移民的港人,相信都會認真考慮回流。

 

【你點睇?】美歐官員今周商俄烏戰爭問題,你認為俄烏戰爭是否正加快步向結束?► 立即投票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蛇年行大運 新年好賞「飾」】etnet賞太歲開運趨吉避凶神器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