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14/11/2023 09:30

《談國論企-黎偉成》生產者出廠價微跌因國際商品跌價

  《談國論企》中國的工業生產者出廠者價格PPI於2023年10月份同比下跌,並創下
了13連跌的下行態勢,乃受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為主的國際商品跌價的影響,亦為居民消費價格
CPI處低位的其中重要因由,惟相關商品進口保持穩定增長,加上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保持溫和
上升,是為「假通縮」。國際油價去年反覆下調至今續處低位,及以歐美為主的環球經濟與市場
需求低迷,料中國「假通縮」暫難有改變,挺消費投資內需政策亦不變。
 
*消費零售穩增及商品在國際低價增進口暫無通縮*
 
  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最新資料,中國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在2023年10月即
使保持負增長,但所跌的2﹒6%,較9月份的2﹒5%跌幅稍高,但相對於8月的3%、7月
份的4﹒4%、6月份的5﹒4%和5月份的4﹒6%等月份的負增長,呈反覆收窄趨向。
PPI自2022年10月份跌1﹒3%至今,創下連續第13個月的負增長,表面看來中國似
乎面對「通縮」問題,所言並非如此「簡單」,要看實際始能作論,否則有誤解誤「釋」劣效。
  我看問題有二:(甲)中國是否有「通縮」,重點有(一)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期
保持緩升:於2023年9月份達3﹒9826萬億元同比增長5﹒5%,升幅高於8月份和7
月份的4﹒6%和2﹒5%,足見消費零售三季度基本保持緩升格局,市況未如坊間所言之差。
  更重要的是(二)PPI持續處負數,乃受工業生產品購進價格不斷下跌影響,此因油氣、
煤炭等大宗商品進口跌價所致,而相關商品卻因低價而加大進口力度,意味進口商審慎樂觀看經
濟前景,特別是零售消費與整體國民經濟基本同步溫和上升步伐。
  從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國際大宗商品跌價仍吸引進口商增購,印證我強調此顯經濟及消費
穩增之說乃實際之語:(i)進口原油於1-10個月達4﹒73億噸,因進口價每噸
4144﹒3元下跌14﹒1%;(ii)成品油輸入3884﹒8萬噸飆升53﹒6%,每噸
進口價4094﹒3元則減20﹒5%;(iii)煤的入口3﹒86億噸增加66﹒8%,每
噸價則為788﹒8元,下調的幅度為19﹒4%。由是可見一斑。
  再談(乙)PPI負增長的問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之負增長,乃生產品購進價格保持下
跌引發的衍生效應,此數於2023年10月份同比負增長3﹒7%,與9月份所跌的3﹒6%
相若,乃主要受惠於(一)燃料、動力類產品,購進價格指數於2023年10月份同比減少
6﹒7%,比9月份的7。%跌幅收窄0﹒4個百分點,使(I)油氣續跌價(i)石油和天然
氣開採業的出廠價格於10月份同比跌1﹒7%,比9月的3﹒3%跌幅持續收窄(ii)石油
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廠價格是月跌3﹒8%。由是國際原油價格跌後轉穩,紐約期油於
2023年11月基本於以每桶價80美元為中軸浮沉,估計PPI購進價格會穩定減慢負數之
壓。
  同樣的情況亦之於同屬燃料、動力類的(iii)煤炭行業,開採及洗選業產品的出廠價格
於2023年10月份同比回跌15﹒4%,較6月所跌的19﹒3%明顯收窄。
  和(II)黑色金屬材料生產品購進價格,於2023年10月份跌2﹒1%,乃於6月跌
19﹒3%以來之跌幅收窄,使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的出廠價格於是月份跌10﹒1%,黑色金屬
冶煉和壓延加工產品跌價5﹒2%。
 
*一般日用品衣著出廠價升耐用品尚稍跌*
 
  還有(III)有色金屬材料類生產品的購進價格是份同比下跌3﹒7%,比6月份的
4﹒9%跌幅收窄,使有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品的出廠價跌轉緩升0﹒1%,有色金屬礦
採選業出廠價格同比升幅由9月的2﹒7%擴大至7﹒6%。
  至於(二)高技術、高設備的行業,產品出廠價亦回落,如:(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
子設備業出廠價格於2023年10月份的跌幅由上月的2﹒9%,略高於上月1﹒7%跌幅,
(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交通服務製造業出廠價持平上年,上月升0﹒1%,(3)
汽車製造業出廠稍升1﹒4%,(4)通用設備製造業出廠價跌2﹒4%,有利中國經濟提質發
展。
  最重要者,當然為(丙)PPI中的生活資料大項,同樣有負增長速度放慢甚至個別項目回
復略升趨勢:出廠價的分類指數,於2023年10月份同比下跌0﹒9%,雖比9份同比所跌
0﹒3%高0﹒6個百分點,但仍屬低數負增;其中和耐用消費品分類指數跌2。%;食品分類
指數由上月跌0﹒3%擴為1﹒2%,因肉禽及鮮菜等價跌所致。
  但一般日用品的升0﹒4%,稍低9月份的0﹒7%升幅;衣著分類指數升0﹒4%,二者
顯然受到PPI跌幅收窄的衍生影響。
  相信中國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於會徐徐收窄負增長幅度,使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樣處於低
水平時有合理的上升,對經濟社會有利好的影響。
  要指出,以美國為主的政府官員及西方媒體,近期都肆意唱淡中國經濟,製造出「新」的一
輪「中國危機感」,除了說中國有「走資」等況,近日又掀「通縮」困,都是憑片面「因素」而
胡說亂語。我們要客觀、理性看問題,下結論要持平,千萬不要「語出驚人」,否則對社會、對
講嘢者或有負面影響。
《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etnet30週年連環賞】睇住賞LAURASTAR IGGI手提消毒掛燙機 (價值HK$2,280)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e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理財秘笈

秋天養生食療

消委會報告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