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記者楊英傑5日報道》美日荷三國終連成一線,形成半導體生產設備的對華
出口封鎖線,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即宣布,自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未
經許可不得出口。儘管中國外交部強調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而非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對西方國家扼殺中國高端晶片生產能力的報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接受內媒專訪時放下豪言,稱出
口管制舉措「不僅能打得某些國家慌,還會打得某些國家疼」,言談中透露其對中國掌握關鍵礦
產資源的自豪,不過有分析認為,限制稀有金屬出口會對市場帶來短期波動,長遠而言影響有限
,甚至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在鎵、鍺供應處壟斷地位*
鎵和鍺的工業用途並不廣泛,但在戰略性行業的地位卻舉足輕重,鎵可用於復合半導體、
電視和手機屏幕、太陽能電池板和雷達等,鍺則可以用於光纖通信、夜視鏡和太空探索等。儘管
鎵和鍺都並非不可替代的材料,但替代品成本更高且可能影響產品原有性能。
就在中國宣布出口管制措施後,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AXT公司已積極準備申請出口許可,
亦有來自歐洲、日本和美國企業敦促中國相關生產商盡快囤積產品,由於中國在鎵、鍺的生產上
處於壟斷地位,據報市場份額分別達到94%及83%,有關出口管制措施對市場的擾動顯然易
見。
鎵、鍺的短期市場價格勢必上升,但會否對市場帶來長遠的影響,則得先深入了解這兩種資
源。鎵和鍺在自然界很少存在,通常是來自冶煉其他原物料過程所產生的副產品,這兩者雖說是
稀有金屬,但實際上並不真正罕有,只不過需要建設提煉設施,有一定的提取成本,而且還會造
成環境污染,在中國一直保持低價水平的情況下,其他國家逐漸退出競爭。
*稀土前車之鑒,限制出口反而培養競爭對手*
中國是否能在關鍵礦產方面扳回一局,扼住西方國家的喉嚨?我們可以參考稀土的例子。中
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曾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把稀土當成了中國手中的一張牌,並在
90年代推出了稀土出口許可證。2010年中日局勢惡化,中國暫停對日本出口稀土,一度動
搖了日本的電子行業,翌年中國出台「國家實施稀土戰略儲備」的正式意見,提出加強稀土出口
管理,收緊供給,導致稀土價格飆漲,氧化鏑在中國的市場價格於2011年中超過1﹒2萬元
人民幣╱公斤,同比上漲超過9倍。
當時的稀土價格漲潮最後被認為只是資源商的囤積居奇和市場的炒作,氧化鏑價格在此後不
到半年內快速回落,2013年更回到了2011年初水平,不過中方的舉措卻提醒其他國家要
尋找替代供應,澳洲和美國的稀土生產商重見活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中國在
2010年幾乎是稀土的唯一供應商,生產份額佔了全球的約98%,但到2021年這一比例
已經下降到58%,而在海外稀土供應商加入後,稀土材料價格在過去十年不再見到極端波動。
*新招料難撼動海外晶片產業*
言歸正傳,目前能夠供應鎵和鍺的國家包括南韓、日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俄羅斯和
烏克蘭等,部分非洲國家也有一定的礦藏資源,中國從根本上難以完全壟斷鎵和鍺的供應,只是
通過價格優勢壓制其他供應國,而且市場對鎵和鍺的需求遠小於其他大宗商品,要補足中國的供
應缺口並不困難,相反地中國在這些稀有金屬的市場份額卻會被其他供應國蠶食。
而更重要的是,中國這次出招並不能真正打到西方晶片產業的命門。因為影響晶片生產的關
鍵在於技術和專利,而不是原材料,只要生產進度不被干擾,料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不會對全球
晶片廠商產生嚴重影響。台媒引述當地集成電路基板業界指,中國管制鎵、鍺出口對業界整體影
響不大,基板產品漲價空間相對較小。
*中國打響礦產爭奪戰,西方後知後覺*
儘管如此,中國實施出口管制還是給西方國家帶來不小的教訓,因為中國早在多年前已密集
布局關鍵礦產行業,並在海外大量投資礦場,無論是工業大宗商品還是稀有金屬,中國都佔據了
供應主導地位。美國和歐盟頻頻出招保障供應鏈穩定,但似乎為時甚晚,舉個例子,中資企業在
海外到處收購鈷礦和鋰礦,保證電動車電池的供應穩定,如今中國公司已擁有剛果超過一半的鈷
礦,同時在南美多國投資了巨額的鋰礦項目。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