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焦點》近年不少港人離開香港生活,包括移民外地,或融入大灣區。隨著常駐地的改
變,與香港的醫療制度或有不同,投保人宜檢視手頭上已有的保險計劃,以決定計劃去留。
當中,如果讀者持有人壽、危疾保險的話,可以無需擔憂,皆因兩者的保障一般而言均屬全
球通用,不會受到地域限制;萬一受保人於保單期內不幸去世,或確診受保疾病,無論身在何方
,都會根據保單條款獲得應有賠償。惟需留意的是,身故賠償在香港以外視乎地區或有機會被視
為遺產的一部分而需要繳交相關稅項,從而衍生遺產稅。
*持續居留,賠償或打折扣*
至於醫療保險,大部份則設有地域限制,例如亞洲、全球(美國除外)、全球(包括美國)。地
域覆蓋愈廣,保費自然愈高;如果投保人投保時選擇了亞洲,決定移民後,便需更改地域選擇,
由亞洲改為全球(美國除外)或全球(包括美國)。
不過,即使醫療保險提供全球保障,也未必能涵蓋所有醫療支出,亦可能會根據「地區調整
因數」調整賠償金額。有保險公司的投保計劃書中就列明,如受保人於指定地區,包括北美及西
歐,持續居留365日,受保人在該居留地區所接受的醫療服務或治療的賠償,將永久減至可獲
賠償額的60%。
*了解目的地醫療制度*
除了保單的地域限制,投保人還需了解移居地的醫療制度及開支水平,以選擇合適的保障計
劃。例如英國、加拿大、澳洲,均有其國家醫療保障計劃,永久居民和公民可得到大部份屬免費
的醫療服務,惟藥費可能需要另計,即所謂「醫藥分家」;反觀美國,大部份醫療設施均屬私營
,如無投保醫療保險,便需自行承擔高昂的醫藥費用。
另外,根據最近一份關於大灣區健康保障度調查顯示,癌症是大灣區居民最關注的危疾,但
區內不同城市對於治療危疾所需的預計開支分野甚大。以癌症治療為例,大灣區城市的平均預計
相關開支為69﹒8萬人民幣,相當於受訪者51個月人均收入;香港則為107萬港元,相當
於受訪者35個月人均收入,當中雖然存在不少差距,但可見大灣區11個城市居民均面對巨大
保障缺口。至於如何選擇足夠保障的保單,為未來醫療需要建造好安全網,不妨諮詢理財顧問的
專業意見。
最後基於最高誠信原則,當受保人的個人資料有所改變,包括居住地或常駐地、公民身份或
國籍,以至稅務狀況等,應該如實通知保險公司,了解清楚會否繼續承保,或是否需要調整保費
或修改保障範圍,甚至在當地重新投保等,以免離港生活後失去保障。
《AGBA FOCUS富康行政總裁 冼健岷》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用途,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及╱或邀約。投資前應諮詢專
業意見及了解風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