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遭美國連環狙擊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首11月集成電路出口達創紀錄的
1447億美元,其中最大功臣傳統晶片(又稱成熟節點),終引發拜登政府新的「大棒」--
301條款調查
。加上本月初針對先進晶片的第三輪封殺措施,「小院高墻」範圍愈來愈廣、壁壘愈來愈高。
*鞏固政治遺產,祭最嚴出口管制*
親手炮製中美「晶片戰」的拜登政府面對卸任倒數28天真的急了。一邊加班加點向科技公
司劃撥《晶片法案》未用盡的資金,以免遭侵侵「截流」,另一邊變本加厲圍堵中國。而這一切
,都離不開鞏固「晶片戰」政治遺產的私心。
自2022年8月簽署《晶片法案》,為美國晶片公司提供520億美元補貼和稅收抵免;
到2022年10月宣布全面限制向中國出售高端晶片(除非取得特別許可);再到2023年
10月宣布升級版出口管制「堵漏」,華府可謂步步緊逼。
本月初(3日),拜登政府再祭出被稱為「最嚴格」的戰略性出口管制,將136家晶片產
業鏈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並限制半導體製造設備、軟件工具對華出口。難怪荷蘭ASML執行長
Christophe Fouquet最新指,禁止EUV(極紫外光機)出口,將令中國落
後西方10年或15年。
*憂供應鏈瓶頸,301調查傳統晶片*
無所不用其極顯然未到終章。眼見佔全球半導體需求四分之三的傳統晶片(使用28納米以
上製程)市場正被中國重塑--產量佔比逾三成、價格便宜三五成,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周一
(23日
)宣布,就中國產傳統晶片啟動基於《貿易法》301條款的調查,以保護美國本土製造商,及
提高關鍵供應鏈的彈性。
傳統晶片被廣泛用於汽車、航空、家電、能源、醫療等領域,美國商務部警告,中國到
2030年或主導傳統晶片供應鏈,而這可能侵蝕美國的工業基礎,製造供應鏈瓶頸和潛在的網
路威脅。
不過,限制中國傳統晶片,並不意味即時提升美國本土公司的競爭力。以德州儀器(TI)
位於德州、猶他州的兩座300毫米晶片廠為例,預計最早要待2025年、2026年才能投
產。
*高墻愈高小院愈廣,邊際效益減*
種種封殺極大阻礙中國先進半導體的技術進步,但從華為從零開始構建鴻蒙
(HarmonyOS)系統,到上海微電子裝備公司提交EUV裝置專利;從華為、壁仞科技
、燧原科技、摩爾線程等志在填補國產GPU空白,到國產AI機器人訪問量節節攀升,其中月
之暗面KIMI單月訪問量達3300萬次……都印證雷蒙多所言,限制敏感技術落入中國只不
過是「減速帶」,試圖阻礙中國發展是徒勞(fool’s errand)。
此外,「技術制華」恐損及美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增加美國消費者成本,「小院高墻」範圍
愈來愈廣、壁壘愈來愈高,但邊際效益卻遞減,最終恐適得其反。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