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016-08-31 10:27:15

凝聚社區 拯救精神病患(林雪瑩)

  •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每當政府要在一個地方興建精神病庇護所,總會看到附近居民抗議的新聞。 儘管在香港這樣發達的地區,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認知和包容尚且如此,我們能否想像精神病人在落後地區的待遇會是如何慘不忍賭?

 

  英國的基斯(Chris Underhill)不忍看到精神病人被輕視甚至被虐待,便於2000年創辦了非牟利社企BasicNeeds,為發展中國家的精神病人和癲癇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治療。

 

全球精神病問題嚴峻

 

  全球現時共有4.5億名精神病患者,其中三份之二的患者是居於發展中國家。


  也即是說,那麼多的精神病人都是居於最少資源的國家,事實上是很多病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86%的精神病人得不到適當治療;在緬甸,數字更高達9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精神病在未來20年會為全球經濟帶來16萬億美元的開支;203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醫療負擔,現有的醫療體系已經很明顯不足以應付日益嚴重的醫療問題。

 

  自古以來,人類都傾向忽略精神病患者,在西方國家,精神健康也是直至最近幾十年才被正視。精神病人歷年來都是被監禁,就算在西方國家,精神病人被安排住在庇護所,主要目的也是把他們關起來,抑制他們的行動,而不是提供治療。他們不單無法得到醫護協助,甚至連基本的人權也被否定。在落後國家的社區,政府沒有處理精神病人的政策,民間還是迷信精神病跟罪孽和鬼神相關,超過80%的病人倚賴傳統治療師,他們很多時會用殘暴的方式治療病人。

 

  基斯21歲開始到非洲當義工,當時他探訪一間醫院,親眼看到精神病人被鎖著關在籠裡,被人用長棍虐待,讓他感到很震驚。那次的體會,讓他決意要用一生去改變精神病人的生命。


 

 

創新模式社區為本

 

  由於落後地區的資源極度不足,就算是非洲相對發達的國家如加納,全國也只有三間醫院,精神病人要得到治療幾乎是不可能。但基斯認為藥物治療並非全部,他創辦了一套創新模式,透過社區為本的治療和提供病人自助支援,協助他們重投社會。該 模式由五個部份組成。第一個部份透過義工去把社區人士聚集起來,在沒有專業精神科醫生的地區,訓練醫生、護士、傳統治療師和社區的健康工作者等,去診斷和治療精神病人,同時也教育居民,讓精神病人和他們的家人跟社區有正面的交流,這樣能夠讓社區有真正機會去接觸並認識精神病人,展示了談話對病人治療的重要性。

 

  第二部份是讓病人能在自己的社區得到治療。他們要說服政府設立地區診所和受過培訓的護士,為病人提供基本的診斷。一般來說,所有的診斷都必須醫生去監督,但他們只會監督最麻煩的案例,這樣就不需要倚賴珍貴的精神科醫生去診斷每位病人,護士和其他受過訓練的員工也能做得到。

 

  第三部份是最重要的,就是讓精神病康復者重返社區。首先是讓他們回復他們基本的生產力,例如在家中幫忙打掃、除草等有意思的工作。之後就是讓他們去工作來賺取收入。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家庭和社會有貢獻,精神狀況也會隨著好轉。在那些國家,社區不容許精神病人獨自在外活動,往往需要家裡另一位成員來照顧,讓家中收入減少。因此當精神病人慢慢康復投入生產,也代表照顧者也能重投生產,對家庭和社區都有正面影響。

 

  第四部份是有關精神病的研究與發展;最後是跟相關機構合作,例如透過中介更有效地接觸落後國家的精神病人,和跟地區機構合作去執行營運。

 


 
  另一個讓病人康復的重要元素,是機構協助民間成立的479個自助群組。病人從可信賴的群組得到集體支援,互相解難分憂,大大減低他們復發的風險,很多病人康復後還積極參與群組,幫助其他病人。

 

說服政府和社創投資者

 

  BasicNeeds的收入有兩部份:服務收費和公益創投基金。服務收費的顧客是各地政府,機構積極跟政府官員對話,讓他們認知到精神病為社會帶來的影響,繼而說服政府購買其服務。政府官僚不能有效地凝聚社區,這是政府購買BasicNeeds服務最重要的因素。公益投資則主要支持機構持續發展。 雖然現在還不能夠單靠服務收入自負盈虧,但它已在很多國家設立據點,證實了營運模型能夠擴大。他更成功說服了公益創投基金,讓他們相信精神病服務是個投資機遇。機構剛獲得創投基金的支持,嘗試透過特許經營權把規模擴大。

 

  BasicNeeds的模式得以成功,主要因為基斯選擇了強化現有的體制,而不是創造全新的渠道去提供服務,有效地充份利用資源。直至2015年,BasicNeeds已經幫助了65萬人,包括12萬名精神病人,10萬名照顧者,和42萬名家庭成員。接觸的病人中,75%有減少症狀,超過一半的病人重投工作。每位病人的醫療成本僅是9.67美元。現時機構已經在12個國家推行,包括非洲4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老撾、越南、中國等地,共293個診所,每年診治約4萬名病人。機構也重視收集數據,以進行社會效益評估。

 

  基斯於2000年被英女皇封為MBE,於2013年獲得Skoll Award的社會創業家榮譽,讚揚他對社會邊緣群組的貢獻。他證明了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治愈精神病,但我們能夠管理它,確保病人和他們的家人的生活質素。

 

作者為仁人學社內部創業者
Katherine.sy.lam@gmail.com
原文刊於信報

 

【你點睇】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暫緩,未來將繼續推廣回收及減廢,你認為幾時先係垃圾徵費嘅時機?► 立即投票

放大顯示
有種生活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