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2023
首季1408宗涉款逾2600萬 呃個人資料刷卡 逾7成釣魚詐騙涉假電訊商
【晴報專訊】網上騙案頻生,其中釣魚詐騙案件,近年不斷上升。警方指,今年首季共錄得1,408宗,佔整體科技罪行約2成,涉款約2,610萬元;有市民因被假冒電訊商網站的優惠吸引,輸入個人和信用卡資料後,被歹徒「碌卡」招致損失。
警方提醒,相關騙案有73.5%是假冒電訊公司,甚至有冒認「易通行」,且逾9成訊息涉由手機短訊或即時通訊軟件發出,籲市民不要隨便點擊相關連結。
陳女士被假電訊商網頁騙去信用卡號碼等個人資料,其信用卡在南韓網上平台被刷約2.4萬港元。(左為網罪科處理高級警司陳純青、右為網罪科總督察葉卓譽)
陳女士今年2月14日收到假冒本地電訊商的短訊,指其積分即將過期,她不虞有詐下點擊進入網頁,發現「電訊商」推出指定積分加1元,換取藍牙耳機優惠,遂輸入住所地址,以及信用卡號碼、到期日和安全碼等資料;但翌日接獲銀行通知,指有人用其信用卡在南韓網上平台刷了約2.4萬港元。她稱,現仍與銀行商討賠償事宜,惟事後不敢再用新信用卡或查看陌生人短訊。
51至60歲受害人 佔逾23%
據警方數字,今年首季共錄得7,361宗科技罪案,釣魚詐騙案佔1,408宗,男女受害人分別有619人及789人,年介18至78歲,當中51至60歲群組佔逾23%。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高級警司陳純青指,今年首季釣魚詐騙案中有73.5%是假冒電訊公司、12.5%偽裝零售集團獎賞計劃,逾9成信息涉手機短訊或即時通訊軟件。
釣魚訊息常涉帳戶異常 積分到期
他表示,大部分釣魚訊息都聲稱市民帳戶有異常、積分到期等,要求市民點擊短訊內連結,從而騙取其個人資料作不法用途;又提醒騙徒偽冒的對象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且會不斷改變犯案模式,由去年的郵遞服務、電子支付錢包等,到去年底延伸至電訊商、連鎖零售集團積分計劃、以至「易通行」、外地串流影音平台等,籲市民提高警覺。
網罪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葉卓譽強調,騙徒會利用人的心理弱點行騙,如以「戶口即將作廢」等引起恐懼心理,或聲稱可提供優惠、退稅等,他舉例,今年1月有1名65歲會計師收到假冒電訊商短訊後,進入假網站「兌換獎賞」,並留下信用卡資料,數日後發現騙徒已使用其信用卡簽帳逾70萬元;另有大學生進入聲稱可免費賺取虛擬貨幣的網頁,並安裝瀏覽器擴充功能後,其電子錢包內約250萬港元虛幣貨即被轉走。
警方提醒市民,勿點擊不明訊息附上的連結。
他提醒,即使騙徒發短訊時可偽冒成正當機構,但內附網址串法與官方不一樣,且域名延伸可能較冷門,籲勿亂點擊不明來歷連結或輸入個人資料,如疑受騙應盡快報警及通知發卡銀行。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