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19
當和平遇上暴力:昨天英國,今日香港
筆者在英國生活多年,遊行和集會在當地似是家常便飯。大型示威有反對伊拉克戰爭和大學教員不滿政府削減退休金;小型示威則有一些人不滿小學推行強制「性教育」和少數民族不滿政府的移民政策。當地方有小型遊行時,警方會為示威者開路,而他們則井井有條地扶老携幼喊叫口號。示威者的訴求連我在辦公室備課亦聽到。可是,過往有二次示威演變成了嚴重的暴力衝突。這分別是2001年在巴拉福特(Bradford)的騷亂和2010年的學生抗議學費事件。本文以該次學生事件去探討和平和暴力問題。
2010年11月10日,英國的全國學生聯會(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和大學及大專職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於倫敦舉辦了一個「停止削減教育開支」的遊行,抗議大學學費由每年3290英鎊大輻增加到9000英鎊。遊行人數有5萬,為1998年後英國的「最大規模的學生示威活動」。遊行大致和平進行,但是有部分人士在下午大約2時攻擊執政保守黨位於Millbank Tower內的總部。開始時有大約20多個示威者佔據了大厦入口,他們用櫈砸碎入口之玻璃,然後大約一百個學生衝入大厦(BBC News, Evening Standards & Time USA, 2010)。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示威者肆無忌憚地破壞一切」(BBC News, 10 Nov 2010)。他們燃燒標語牌,向警察抛撙雜物、扯下屋頂的閉路電視,砸碎其他玻璃、用噴漆在牆上寫口號。有大約50個示威人士上了大厦的屋頂,有人倒下一些液體,導致一個女警受傷;更有人把一個滅火筒拋下地面。拋下滅火筒為一個18歲的中七學生。他其後向警方自守,被判監32個月(Guardian, 11 January 2011)。當日大約下午五時,警方控制了局面,部分示威者被拘捕。
這次事件後,有兩方面的發展值得我們注意。有遊行學生表示,「這種行為是不必要的,給這個運動帶來污名,我們來這裏非為製造麻煩」 (Channel4.com, 10 November 2010)。組織遊行的全國學生聯會領袖 Aaron Porter這樣描述暴力抗議者的行為:「這種暴力行為是十分卑劣」,「這些人利用機會,騎劫了和平示威」,「我完全讉責暴力,這是少數人的行為」,「這些暴力無法合理化,違反了法律」(BBC, Channel4.com & Evening Standard, 10 November 2010)。另外,有人質疑倫敦警方的部署,批評太少警力維持治安。倫敦警察首長 Paul Stephenson 爵士強調:「這事是不可接受的。對倫敦和我們來說是尷尬之事」,「我決心對此事進行徹底調查」(BBC, 10 November 2010)。
在香港,和平遊行後接著出現的衝突和暴力,漸成為家常便飯。遊行示威的暴力形式近年亦出現變化。現在出現了示威者言語攻擊「大陸遊客」、 腳踢「懷疑水貨客」、集體禁錮「屯門大媽於厠所」、「損毁商店招牌和閉路電視」,和「集體包圍新城市廣場管理處」。遍地開花的地區遊行示威和「連儂牆」,將衝突社區化,導致不同政見人士產生言語和肢體磨擦。衝突已經變為日常化、直接化和個人化,每個角落都找不到安寧。這是我從來沒有經歷的香港、從不認識的香港。
當和平示威遇上暴力時,我們應該怎樣選取呢?英國的學生領袖「讉責暴力」;工會為暴力行為感到「遺憾」。另外,倫敦警察首長承諾會「徹查事件」。香港的學生、議員、政府和社區領袖似乎需要有智慧和承擔去面對示威和暴力。筆者過去三星期,收到五個英國友人查詢人身安全。香港過去數星期已成為英國廣播公司的重點新聞,地位猶如「以巴衝突」、「敍利亞內戰」和「伊朗核問題」。香港人的國際形象、本港的商機和社區安全,此刻正把握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如果這是行動的世代,那麽智慧的參與和支持和平方式,便變得更為重要。你能為社會帶來甚麼呢?是和平還是暴力?英國全國學生聯會領袖Aaron Porter就選擇了對暴力說「不」。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