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22
捐100萬,卻捨不得吃1200元私房菜
「1200元,4位?」姐姐問。
「不是啊!是每位。」我說。
「看餐單,似乎不值⋯⋯」她說。
從餐單上看,確實沒有新意,但姐姐沒說出來,也知道她所說的不值,也包括一個人吃一餐飯要$1200是不值得。
是她吃不起?又不是。
一個星期前我才找她捐錢。我佛家師傅在加拿大籌錢建佛堂,她二話不說捐100萬元。
100萬元和1200港元之間是有很大差距。她願意捐100萬元,而認為吃一頓私房菜1200港元不值得,她是怎樣思考呢?
(iStock圖片)
人在判斷應不應該做一件事情時,考慮的都是值不值得去做。相信有人會說她既然可以捐100萬元,又何必吝嗇1200港元呢?又或者說她可以捐100萬元,又可以吃1200港元一位的私房菜,兩者沒矛盾。
另一個朋友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喜歡車,每次在社交媒體見到新車廣告,都不期然click 入去看⋯⋯於是每次上社交媒體,自然有很多新車廣告pop up出來「誘惑」他。差不多每一次他也都有衝動去試車去買,原因除了喜好,也因為他的車舊了。
他有三部車,一部10年BenzE230、一部8年Audi A4、一部6年BMWi160,他說應該換車這個念頭不時浮現。但他說車子還好,不應浪費,而且新車子不值那價錢;而且還因為鼓勵另一個朋友揸車,以接送他家人出入而把Benz送了給朋友。
上兩個月,我也找他捐錢給師傅建佛堂,他捐了50 萬港元。
50萬元和一部新車之間可以有差距,亦可以沒差距。他願意捐50萬元,而不買一部新車讓自己開心,他又是怎樣思考呢?
人在判斷應不應該做一件事情時,考慮的也是應不應該去做。相信有人會說他可以把捐的50萬元,用來買部新車滿足自己?又或者可以捐50萬元,又買一部新車,兩者沒矛盾。
姐姐不是不捨得吃,她請吃飯也可以吃得很好,但值不值得,是她的標準;朋友不是買不起新車,而是應不應該,這是他的標準。
或許,仍然有人想不通他們究竟怎樣想?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