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19

小丑的黑暗魅力:一個反派角色帶出反思,讓人重新審視社會價值觀

  • 收藏文章
Text: Charlotte Tsui

  電影《Joker小丑》是近期的電影熱話,雖然這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前傳,但必須把它從英雄電影中區分出來,因為無論在電影劇情的影射、演員的情緒刻畫、畫面色調、音樂都可算是藝術作品,難怪在今年的威尼斯影展拿下金獅獎。想不到喜劇《醉爆伴郎團》的導演Todd Phillips,居然還有這麼陰暗、深沉的一面。不過,今次編者並不是想探討Joaquin Phoenix演技或者Todd Phillips的拍攝,而是窺探那笑容背後,角色小丑的內心,解讀他的黑暗魅力。

 

黑暗·魅力

 

  小丑絕對是最具人氣的反派角色,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人們愛上他的徹底瘋狂;在《自殺特工隊》中,愛上他的瀟灑不羈;而在《Joker小丑》中,更多的是同情,彷彿無論多大的罪名都是情有可原。一個角色,能讓觀眾質疑自己的價值觀,這就是Joker的魅力!這個角色也引發出美國的安全問題,當年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時,發生一宗槍擊案,導致12人死亡和70人受傷。因此美國在上映《The Joker小丑》時,也加強保安,並禁止觀眾帶小丑面具或化小丑妝容觀看。

 

 

標誌性的笑容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多次提及自己被剪開的笑容,然而每次的答案都是隨口編織的謊話,但在這套《Joker 小丑》中終於解開了這笑容背後的意義。

 

 

  電影中小丑多次做出標誌性的笑容,然而意義確是截然不同的。在電影的開端Arthur也為自己畫上笑容,強行拉開自己的嘴角,那時的他從不開心。就像他的病一樣,雖然他不能控制的大笑,但眼角卻閃着淚光,人生從未有體驗過一刻的開心。電影的前端Arthur竭力的壓抑自己病情,盡力扮演一個正常人。他把自己的「不同」歸咎於自己的病情,他會定時看心理醫生,並要求醫生多開一些藥,只希望自己好受一些,看得出他努力地表演「正常」。他也在筆記上寫下:「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就算你有病,他人也不會體諒和接受你,只想你向他們一樣「正常」。

 

 

  然而,在電影的結尾,小丑站在警車上,享受着眾人的喝彩,以口中的血畫出的笑容,是他釋放自己後,發自內心的笑。兩個笑容的轉折點,相信就是Arthur在地鐵中殺死三個社會「精英」。當他逃到公廁中,鎖上門,他居然沒有慌張和內疚,而是發自真心的笑,更跳起舞來。那三個「精英」象徵着,所有曾經欺負他的人:搶劫他的街童、巴士上惡言相向的媽媽、背叛他的朋友、壓榨他的老闆... ...在那一刻他獲得了力量,把小丑從壓抑的Arthur身上釋放出來。

 

  正常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多人的一方就能被定義為正常,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與小丑有共鳴的,可能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症狀」。與其極力壓抑自己,在極限中爆發,不如不理別人的眼光,做不正常的自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Immerse yourself in Arts Month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