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
退保扶貧要謹慎 勿盲目派錢
雖然政府退休保障諮詢收到的18,365份意見書中,有逾9成傾向支持「不論貧富」原則的退保方案,但退保除了要考慮意見書的質與量之外,還須考慮所謂「貧」、「富」的準則及「錢從何來」的問題。
保障市民的退休生活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財政負擔,盲目派錢。
不論貧富,長者人人有錢派,當然皆大歡喜,但派多少,怎樣派一直是個大問題。退保諮詢以長者8萬港元資產為限作討論基礎,已不切實際,至於8萬元怎樣釐定出來,政府從沒解釋,15萬、22萬元又如何,而所謂「貧」、「富」自然又引起不少所謂「公平」的政治爭議。
筆者一直不認為政府需要照顧所有人,卻有責任透過稅制,有效地重新分配社會財富予最有需要的人。我並不支持「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保方案,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照顧好自己的退休生活。
剛完成的退保諮詢,「8萬元資產」這討論基礎的粗疏,不但在於資產的總額,還在於連資產類別也沒說清楚,例如已屆退休年齡而擁有的士牌的司機,他們的士牌動輒值幾百萬,既是資產,又是生財工具,如何界定?這就像退休農夫的鋤頭,雖不值錢,但也算是資產兼生財工具。同樣,長者有一屋家電、金飾,甚至滿口金牙又怎計?
這些例子看似無稽,但有長者為免超過資產限額,把現金全變成實物,也並非全無可能。至於其他一些價值浮動的資產,如股票,甚至有升值潛力的另類收藏,如古董、字畫、藝術品、紅酒等這類今天未值錢,日後可升值的資產,又如何計算?假如以上都須計入為「資產」,若要求逐年申報,也容易令長者誤墮法律陷阱。
筆者不厭其煩提出以上細節,因相信大部分港人都理性,心中會有個準則去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而就資產類別上的考慮,不僅適用於退保,更可適用於日漸走向福利社會的香港。
大部分港人都不會介意「全民」退休後,有一個低額的生活保障,如$1,000,但這數額對大部分長者根本沒有意義。即使今時傾向討論的每人每月$3,000,20年後,共200萬名長者,每月就要60億元,每年共720億元,「錢從何來?」一直是個現實問題,大家不能視若無睹。試想,每名長者每月$3,000,一年就要3.6萬元,到時香港有沒有同等數量年繳3.6萬元稅款的納稅人?
2016-17年度政府總收入約5,000億元中,薪俸稅其實僅佔約600億,少於利得稅(約1,400億元)、其他經營(1,330億元)及地價的收入(670億元),不靠薪俸稅,但以香港日漸被鄰近國家及地區比下去的競爭力,日後還能否維持現有優勢,實在未許樂觀。
不看財政能否持續推行退保,而貿然贊成全民派錢,並不理性。追求社會公平,並不是這樣的一種盲目平均主義。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