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24
一同起步,際遇大異
上周,友人傳來一幅相,相中人十之八九笑意盈盈,除咗一位廖秀冬。
雖然個個笑,但諗番所有人在官場的日子,真係唧都唔笑,個別經歷,簡直苦過Dee Dee,相信,離開官場後,必定抌心抌肺,問自己:「點解咁蠢走去做官,結果搞到⋯⋯唉⋯⋯」
看到這相片時,不單無限欷歔,也想起甚麼是「政治熱廚房」。
事實,我輩年紀者(70年代大學畢業),多夢想加入政府,尤其做政務官(AO),因光宗耀祖,兼理論上,可以做到政務司司長(CS),即一人之下(港督),十多萬人之上,權傾一時,又可製訂影響整個香港的政策,簡直是天之驕子。
事實,小弟認識的所有政務官,不同年代的皆如是,個個鬥心強勁好勝心重,絕無只為薪高糧準或職業安全而加入政府,且不同程度上,總是有點抱負,想為香港「做啲嘢」。
這種想法,處身回歸前的政治形勢,是可以的。當時,高層官員全部排隊升級,較能幹的,皆做到處長司長(當年的局長),可以統領一個部門或一個領域,非常有滿足感。
可惜,政治改變一切,香港過渡後,中央政府決定引入大量外間精英進入政府頂層,動機可能是良好的,因政府之內,的確欠缺外間各行各業尤其商界的思維。
政府高層若能維持官式廉潔有序有規,再加商界的彈性與效率,雙劍合璧管治香港,發揮得好的話,必會產生最大協同效應。
可惜⋯⋯可惜乜?不用活在權力核心,外間屋邨師奶阿叔,尤其全港公務員,個個睇到1997年交接後,政府頂層天天在角力。
不論誰是誰非,單講大家的價值觀、既有文化、處事態度、對官僚架構的認識,新舊高官自然不停產生火星撞地球現象,發展下去,變成日日權鬥,間中也有人為除眼中釘,盡出陰招。
點解會如此?有人話,因整個內閣,不是董建華揀選的,不是自己班底,沒法同聲同氣,反之佢想行右,總有人刻意行左,事事難成。
但不同意見者則指出,90年代初彭定康空降香港時,只帶了兩位隨從,這就可以短期「臣服」所有高官,令公務員團隊萬眾一心,創出香港前所未有的自由與繁榮。所以,歸根究柢是董建華能力不足,也不適合做特首。
當然,另有一種講法,是英國人種下的「餘毒」,早深入政府所有層次,搞到無人可以真正管控。
以上兩派講法,肯定是香港世世代代的「歷史大辯論」,每個人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看法。尤其今次這張相中人,不少曾經抱著滿懷熱誠,大幅減薪加入政府(例如梁錦松及馬時亨),當然想幹出一番輝煌業績,可惜⋯⋯
梁錦松與馬時亨放棄做千萬年薪打工皇帝,躊躇滿志加入政府,結果⋯⋯
事實,過渡後初期,因言論自由仍百花齊放,故此,攻擊各局長,尤其空降的一批,火力甚猛(除咗張炳良)。
當然,個別真的完全唔夠班,搞到上級頻頻替佢孭鑊,例如綽號「唔得掂」的吳克儉、綽號「肥平」的何志平,其他就是青靚白淨的蘇錦樑及《大公報》前老總曾德成。以上四位,根本拉佢哋入官場者,絕對是「愛佢變成害佢」,因能力根本駕馭不來高要求的局長位。
空降局長之中,公認能力最差的,是吳克儉。
「肥平」何志平、蘇錦樑及曾德成,也是被指未夠班的局長,絕難令資深政務官信服,誠心跟隨指示工作。
當你能力不足,但又要領導「能力高超」的AO公務員時,當然火花四濺。
今期,紙短情長,唯祝大家健康快樂,不適合的工作,勿再涉足好了。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