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23
中國底氣不單來自馬斯克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的行政總裁馬斯克上周訪京,政、經意義不容小覷。若有人只視之為一般的商務拜訪,甚或以為超級富豪在中國隨便走走看看,可能便忽略了中國在世界各主要產業上的最新實力,內地人常說的「底氣」也源於此。投資者如認識不足,有時便怕會落錯注,或錯過落注。
先看看馬斯克此行的意義。今時中美關係正處低谷,有人看到有馬斯克這樣級數的富豪訪京,便以為是馬斯克雪中送炭。恰恰相反,中國曾送炭予馬斯克,卻不是企圖落井下石的華爾街一眾大鱷。
特斯拉於上海設廠前,並不能突破每年10萬輛的產能大關,但自2019年,上海廠投產後,特斯拉的產能得以提升,年產增至50萬輛。若馬斯克不能突破產能大關,恐怕他亦會像當年喬布斯被踢出蘋果公司一樣,被華爾街大鱷踢出特斯拉。
特斯拉與滬雙贏
特斯拉產能得以大增,究其原因,是中國有電動車產業鏈,包括電池等的優勢,而中國不但是新能源車產業的基地,而且是特斯拉的福地,馬斯克除獲外長秦剛接見外,還分別與工信部及商務部兩名部長會面,其中很可能涉及高端技術和重大投資的議題。馬斯克這類「加碼合作」的主動,勝過萬語千言。
特斯拉近年在華的經驗,對美、中的經濟合作有很大的示範作用。特斯拉的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廠交付逾70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8%,佔特斯拉全球交付約130萬輛,超過54%;在上海汽車製造業中佔23%,帶動上海市工業產值增長1.3%。特斯拉和上海,實現了雙贏。
中國成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中國今時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回望過去,若以2002年為起步點,中國汽車年出口量僅2萬輛;10年後的2012年,已首次超過100萬輛,其後一直只維持在百萬輛之譜。
直至2021年,中國出口突破了200萬輛(201.5萬輛),首次超越南韓,尾隨德、日之後。去年,中國以年出口300多萬輛(311萬輛)汽車,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今年頭4個月,中國以149.4萬輛出口,增長逾76%的成績,讓今年全年汽車出口逾500萬輛,應無懸念。
反觀日本,估計全年出口300多萬輛,這與中國有段距離。其實今年首季,中國107萬輛的汽車出口量,已完勝日本的95萬輛,今年持續領先於日本的優勢,相信不易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近150萬輛的汽車並不只是出口到發展中國家,而是遍輸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36億(美元.下同),佔46%;發達經濟體124億元,佔42%。而新能源車佔整體出口金額43%,佔出口增長逾51%,實現了新能源車領域上的突破。雖說中國今時只在全球中低檔汽車市場稱雄,但以她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實力,雄踞中高檔市場的日子還會遠嗎?
國產客機參與競爭
同樣容易讓人輕視的是,稍早於馬斯克訪京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投入服務。全球大型客機市場的規模雖不及汽車市場的四分一,但也有近1萬億元。市場原本由美國「波音」及歐洲的客機製造商瓜分,但預計2019至2038年,中國客機市場需求逾8000架,總值已達1.3萬億元。
(AP)
C919除會搶佔客機市場外,也意味著美國不能再用客機的交易,要脅或制裁中國及其他國家。美國少了個制裁工具,此消彼長,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卻進一步提升。
自俄烏戰爭以來,中國今年第一季船舶工業表現企穩回升,多項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最強的造船大國。今年1至3月份,造船完工量917萬載重噸;新單1518萬載重噸,佔全球63%,同比增長53%;手持定單量11452萬載重噸,國家造船能力顯示了其工業技術及實力之強。事實上,全球也只有中、美才能造出百萬噸以上的船。在軍艦建造的效率上,中也勝美:國產艦3至4年完成;反觀美國造艦,卻需時7至8年。
除以上涉及陸、空、海的產業之外,中國在芯片領域也屢顯實力。隨著28 nm光刻機、14 nm工藝、核心EUV光源技術等問題逐一克服,中國今時已較少在工業生產上被「卡脖子」。
想戰爭還是要和平?
馬斯克在中國當然說了不少好話。無論他是真情還是假意,也無礙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事實。美、中經濟的分別或可簡單概括為:一個務虛,一個務實。「務虛」是大搞金融經濟、知識產權等,而「務實」則重視「工匠精神」。美國工人已不屑於從事可落實到生活上的實體經濟生產,嫌工時長,人工也貴,才導致今時美國經濟的困局。
不過,中國主要產業雖已有飛躍,但其他產業的發展仍有諸多困難,包括在自動化、智能化的衝擊下,過去的人口紅利再難取得甚麼甜頭,反而造成民眾就業困難,這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總之,中美「合則兩利,離則兩傷」,任何一方輕言「脫勾斷鏈」、「半」球化都不是全球之福。
正如近日中國防部長李尚福說,如果中美激烈地衝突對抗,將是世界不可承受的痛。筆者當然希望世界和平,奈何美國好戰,屢在台海、南海挑戰中國底線,即使中國想和平,要戰也惟有奉陪。戰爭與和平,中國已表態了,美國呢?沒有戰爭,美國的軍工金融企業怎生存?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