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4/05/2012

解讀史上第一天價名畫《吶喊》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被認為是繼達文西的《蒙羅麗莎》外,民眾辨識力第二高的作品。在本周三(2日)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會中,《吶喊》以1.19億美元(約9.28億港元)成交,刷下世界藝術拍品的拍賣紀錄,將原以8.2億元位居史上第一的畢加索畫作品遠遠拋離身後。為甚麼這幅《吶喊》可賣到天價?應該怎麼解讀畫作背後的意義呢?

 

整個拍賣過程激烈,多位買家爭相競投。短短12分鐘,已從4000萬美元的開價,推高至1.19億美元(含佣金)的天價。落槌後,拍賣會場即響起歡呼與掌聲。

 

  藝術評論人孟柏奇評論:「《吶喊》在西方畫壇的地位,基本上已經無可爭議。這樣的一幅巨著流入市場只要用心策劃,成交額創出天價並不出奇。」

 

  蒙克(Edvard Munch)先後畫了4個版本的《吶喊》,其中3個版本為博物館的收藏,今次所拍的《吶喊》是世界唯一的私人珍藏。此畫繪於1895年,本由奧霰森家族收藏逾70年,屬粉蠟筆版本,為4個版本中色彩最豐富、鮮明、是唯一由蒙克親手為畫框上漆的版本、並題下詩句紀錄創作靈感,以及畫中背景其中一人向外望。

 

  孟柏奇分析此畫成就天價成交的原因,是這幅私人收藏的《吶喊》為市場價值做了很好的鋪墊——一幅國寶級作品,正常只能作公共收藏,成為人類的共同遺產,現在有一個機會給私人擁有,那是多麼難得!

 

  他亦提醒大家需留意的是:如果這幅作品幾十年來一直在不同藏家手中進進出出,兩三年便在市場露面,肯定成就不了今日的紀錄。如今中國買家脾氣浮躁,春買秋賣,收藏藝術品即使有投資目的,亦該放眼長線,不應追求即時回報。


藝術家眼中的《吶喊》

 

蒙克(Edvard Munch), 《The Scream》(1895)

 

  即使是對藝術一竅不通的人,都總會對《吶喊》有印象,亦會知道他是表現主義的作品。

 

  《吶喊》的主題是「恐懼」,據畫家自述,他畫這幅畫是因為某天黃昏與朋友去散步,突然感到疲倦,繼而感到來自大自然的嘶叫,使其內心傳來了深度恐懼。

 

  畫家把自己畫進畫面,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小船和教堂;他扭曲的尖叫面孔、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猶如一個完全與現實隔離的孤獨者一樣。人像被簡化至骷髏鬼魅一般,四周環境變形扭曲,殘陽如血,展現一個心存恐懼的人對世界的投映。


  雖然沒有任何具體物體暗示正在發出尖叫聲,但畫家利用奇特的色彩,如血紅色的天,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互相衝突,紫色不斷的延伸讓人感到陰沉,加上同樣的紫色,也重複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讓人感到陰沉的感覺是來自吶喊者的內心。

 

  另外,蒙克在詩中形容自己因「焦慮而震抖」,感到「自然的巨大吶喊」,作為本畫的創作靈感。

 

  孟柏奇評論:「從時代上來說,《呐喊》顯出了人類邁進現代社會的莫名焦慮。這幅畫雖超過一百年歷史,但從今天看來,那種不安感毫不褪色,而且任何國籍,講任何語言的人都看得懂,因為我們所處的困境,整體上依然沒變,大家依然每天被各式各樣的恐懼所包圍。」這也是畫作的藝術價值所在。


對《吶喊》的另類解讀

 

  除了表現恐懼之外,美國德州州立大學物理暨天文學教授奧爾森認為蒙克所畫的染血的雲彩,並非來自想像,而是描繪1883年於現今印尼境內的克拉卡托火山爆發的情景。


《吶喊》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利茲大學俄羅斯及斯堪的納維亞藝術史教授大衛.傑克森認為《吶喊》有很強的宣泄作用,正是這個原因,《吶喊》對現代藝術影響深遠,包括普普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流行文化,如電影《奪命狂呼》等都運用《吶喊》作文本互涉,甚至乎出現不少以《吶喊》為靈感的二次創作作品。


蒙克(Edvard Munch)簡介

 

 

  蒙克(1863-1944),出生於德國,是挪威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畫家和版畫製作者。母親和兄姊早逝,父親患有精神病,常對他灌輸對地獄根深蒂固的恐懼感,加上生於一個宗教過度壓抑的社會中,使他的作品常呈現壓抑和悲觀。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戀愛、恐怖和寂寞等為題材,用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簡潔概括誇張的造型,抒發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他的畫風是德國和中歐的表現主義形成的前奏,表現畫中人的情緒狀態。

 

  蒙克是二十世紀初歐洲表現主義先驅,善於利用鮮艷的顏色和扭曲的線條繪畫,表現強烈的情感和情緒。

 

史上其他天價成交藝術品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油畫), 1932年, 畢卡索, 成交價:8.2億港元(2010)

 

《行走的人》(雕塑), 1960年, 阿爾伯托, 成交價: 8.1億港元(2010)

 

《拿著煙斗的男孩》(油畫), 1905年, 畢卡索 , 成交價: 8.1億港元(2004)

 

《多拉馬爾與貓》(油畫), 1941年, 畢卡索 , 成交價: 8.09億港元(2009)

 

更多關於藝術投資及收藏的獨到分析,請關注藝術評論人孟柏奇每周專欄:《藝術投資秘笈》 

 

《說說心理話》關於「沉迷成癮」:點預防同戒甩鋪癮?最重要改變一樣嘢!追星都算成癮?► 即睇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