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內地女浸溫泉後頸部生肉粒!求醫揭染HPV?醫生︰這情況最易中招!9招減少感染風險

內地女浸溫泉後頸部生肉粒!求醫揭染HPV?醫生︰這情況最易中招!9招減少感染風險

健康解「迷」

  冬日旅遊浸溫泉,要小心感染風險!內地一名女子與男友外出浸溫泉,結果回家後頸部冒出突起的小肉粒,求醫後驚悉自己患上HPV(Human Papillomavirus),震驚不少網民。有醫生指出,HPV病毒於2種情況下,可以經由浸溫泉感染,但只要跟足9大注意事項,便可大大避開感染風險。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女子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早前與男友浸溫泉後,回家卻發現頸部出現「凸起的小疙瘩」 ,求醫後發現自己感染了HPV中的扁平疣,哭訴不知如何是好,直言:「再也不會去這種地方了。」

 

  帖文事後被轉載至微博,不少網民得悉事件後都表示震驚,有人留言分享經歷,指自己或身邊人浸溫泉後亦曾患上陰道炎、支原體感染等病,坦言這種活動對於女性非常危險,令大家都紛紛表示不敢再去浸溫泉。

 

9招預防感染HPV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婦科副主任醫生唐虹接受內媒訪問指,HPV病毒「耐寒不耐熱」,溫度達攝氏55至60度時便會變質,因此高溫消毒可以消滅病毒。惟大多數溫泉水溫度僅約40至45度,導致HPV病毒仍可生存,如果皮膚有傷口便很容易感染到HPV。

 

  唐醫生續指,雖然浸溫泉恐有感染HPV風險,但只要跟足以下9大注意事項,便可有效預防感染風險:

 

選擇正規、衛生的場所溫泉:浸溫泉前,了解場所水源是否經過淨化處理,水質是否達標等

自備好個人用品:預防交叉感染

洗乾淨私密部位:浸溫泉前先洗乾淨私密部位

限制浸溫泉時間:第一次浸溫泉避免超過15分鐘,出現出現頭暈、呼吸急速等不適狀況,應該立即暫停

選擇人少、空間寬敞的區域:減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注意身體狀況:及時補充水分以及注意保暖

及時清潔身體:減少浸溫泉水時,所沾上的病原體殘留

浸溫泉後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部分人士不適合浸溫泉:飲酒後浸溫泉恐導致酒精中毒,甚至昏迷;此外抵抗力較弱人士,例如生理期間、孕婦、疲勞過度,以及皮膚有破損或敏感;患有高血壓、心臟病以及性病患者皆不宜浸溫泉

 

常見疣分三種

 

  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曾指出,常見的疣有三種,包括尋常疣、足底疣和扁平疣。尋常疣多由HPV基因型2、4和7引起,每粒疣的範圍通常較大(直徑可達1厘米),表面像椰菜花,比較粗糙和不規則,常見於手指。尋常疣可以同時間在同一位置長出一顆或多顆,疣的下方或會因微血管栓塞而形成黑色小點,而較大的尋常疣可能會導致皮膚不適。

 

  其中扁平疣由HPV基因型3和10引起。每粒扁平疣的範圍相對較小(直徑約1至4毫米),略微突出,圓形而平頂,呈肉色或淺啡色,常見是多顆散布在皮膚上,可形成數十甚至上百的疣群,也可只長出一顆。

 

  由於扁平疣長於面部,容易與油脂粒混淆但油脂主要出現在面上油脂分泌較旺盛的位置,例如俗稱T字位的前額和鼻及附近位置,而扁平疣則會長於面上任何位置,如延伸到頸部,則多數不是油脂粒。

 

  想要預防患疣,陳醫生表示可注意以下6大小貼士:

 

1.注意個人衛生

2.避免在公眾場所赤足而行,出入更衣室或泳池應穿著拖鞋

3.接觸過公共物件後,應注意清潔雙手

4.如果身體上有傷口應貼上膠布覆蓋

5.不要與人共用貼身個人物品,例如化妝工具和化妝品,手套拖鞋等

6.患者切勿讓其他人直接接觸身上的疣,以免傳染他人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